当正义铁拳砸向小雀斑和J.K.罗琳
开腔
???
英美的跨性别话题争议愈演愈烈,经历过癫狂的中国人,难免会想起我们的过往。
太阳底下果然没有新鲜事,一切都会换个花样再来一遍。
下文作者周黎明老师就在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目击了两种异曲同工的狂热和仇恨。
虽然他下笔很轻,但背后的叹息却重。
——枪稿主编徐元
从小雀斑的软到罗琳的刚
——表演、变性及社死
作者简介:影评人,双语作家。

文章插图
近日,“小雀斑”埃迪·梅德雷恩公开表示,他后悔出演了为他赢得奥斯卡提名的《丹麦女孩》,认为那是一个错误;换成是今日,他就不会接这个角色了。原因:他扮演的LiliElbe是一位跨性别人士,也就是咱们通俗说的变性人,而埃迪则是没变性的男性。言下之意,这本该由同样是跨性别的演员来扮演。

文章插图
埃迪·雷德梅恩在《丹麦女孩》中饰演了世界上首位接受性别重置手术的变性人LiliElbe
类似的事情近年一直在发生,有时是演员忏悔,有时还没等演员忏悔,就遭到各方口诛笔伐。比如斯嘉丽·约翰逊主演《攻壳机动队》,以及蒂尔达·斯文顿扮演《奇异博士》里的古一法师,因为原著角色是亚洲人,故遭到美国亚裔人士的声讨。有趣的是,很少看到有人吐槽说古一从男人变成了女人。
更广范畴里,《老友记》负责人因为主角里没安排黑人而追悔莫及,以及《美人鱼》真人版启动黑人主演,都可以算是大趋势的小案例,即少数群体争取在银幕上获得尽量多的呈现,英文叫做representation。
表演的本质
如果甄选《丹麦女孩》主角时,有跨性别演员各方面跟小雀斑不相上下,那么,这位演员不仅不应该被歧视,反而应该因其先天优势而获得青睐。放眼影坛,这个级别的跨性别演员似乎没有,艾略特·佩奇还算有名,可他是女变男,事实上媒体公布的好莱坞跨性别演员多半是女变男。当然,若不考虑演技等其他因素,那一定能物色到人选。
【当正义铁拳砸向小雀斑和J.K.罗琳】

文章插图
主演《水果硬糖》《朱诺》的演员艾伦·佩吉,2020年公开自己是跨性别及非二元性别人士,并改名为艾略特·佩吉
好莱坞在商言商,考虑最多的恐怕不是演技,而是名气。如果有跨性别演员的名气超过小雀斑,即便那人其他方面未必合适,也会成为该角色的有力竞争者。
少数群体(包括少数族裔)努力争取影视角色,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推到极致,就会成为坏事,因为,那会从根本上颠覆“表演”的内涵。
表演的本质,就是假装是另外一个人。如果一味要求表演者跟角色各方面高度一致,那么,故事片就应该被淘汰,只剩纪录片。演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靠近角色,但演员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角色。
任何一个角色,就像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性别、性向、种族、肤色等只是其中一部分,至于是不是最重要的特征,取决于该角色在故事中的呈现。
就说拿破仑吧。好多欧美国家的男演员都演过,基本上是哪个国家拍,就找自己国家的演员来演,很少刻意物色法国演员,尽管法国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演员多得是。有些影片不会强调他的矮,但没有一部会挑选特别高、特别帅的演员,那样就会让人出戏。拿破仑虽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但文字描述以及画像非常多,所以演员最重要的是演出他的性格和气场,而不是他的法国性。

文章插图
马龙·白兰度曾在《拿破仑情史》中饰演拿破仑
想必有法国观众看了别国的拿破仑而大感不满、挑出一堆毛病,那,为了尊重这些法国观众,将来其他国家的演员就该放弃这个角色吗?
古一法师从亚洲男人变成白人女子引发争议,但《沙丘》中的变时裁决官列特·凯恩斯本是白人男子,电影中成了黑人女子,却没人表示违和。其实,这两处选角是相似套路:都是架空的故事,什么人来演都能成立啊,性别和肤色似乎都无关紧要。但若启用不到30岁的演员,恐怕不符合人设。
美国某些少数族裔的讨伐,在我看来并不是基于逻辑,而是为了争取工作机会。比方说亚裔演员,原本机会就不多,难得冒出一个黄种人角色,又被白人抢了(最早、也最不公的案例是黄柳霜落选《大地》),自然心里很不爽。但声讨《长城》男主不启用亚洲人,就有点荒唐了,而且显然没看影片,因为马特·达蒙那个角色原本设定就是欧洲侵略者啊。
推荐阅读
- 当年非诚勿扰“宁坐在宝马哭”的女孩,8年后过得怎么样了?
- “当我走进你的世界”,《跨代答题王》为代际沟通提供解题新思路
- 湖南卫视华人春晚节目单:张杰和华晨宇罕见同台,沈梦辰再当歌手
- 当年的好声音,让她成为鬼马精灵,受到大家的关注
- 【严浩翔∩你】【做梦素材】【当红偶像疑似塌房警告……】
- 当上了热门节目嘉宾?这位弟弟今年火力全开
- 从春晚当红明星沦为笑谈,为挣钱“丢弃”贾玲,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 《快本》黄明昊被主持人当面说“老赖”,脸上的笑都要挂不住了
- 大侦探7定档,网友问:撒贝宁、白敬亭能当飞行嘉宾吗?
- “一筐起步”的砂糖橘,当心变成“小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