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导演请指教》现在播了18部短片,包括16个导演的第一次亮相和其中两位女导演的第二阶段短片。每期节目都看了的我,想仅就短片谈谈个人观感。审美是非常私人的,我的想法肯定与大家有不合之处,大家可以自由讨论。
这个节目设置了四个制片人:从地球科学转行文艺片领域的方励,监制过李玉的所有电影,大家比较熟知的是他为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的惊天一跪。手上有很多卖座片的陈祉希,演员转行,擅长商业电影,比如唐探和泰囧,包括口碑不错的《你好,李焕英》和《送你一朵小红花》。王晶,香港商业片导演,从武侠到警匪,既有春花秋月又有屎尿屁,基本没有他没拍过的题材。郝蕾,身份主要是演员,最近几年还担任FIRST 电影节评委。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有发言权、投票权的还有专业鉴影组和大众观影组,导演来历具体到每个人时再说。
在我看来,短片先是立意,其次是剧本,导演技法大部分普通观众看不懂,只有个模糊的感觉:好看、不好看,他们的短片可以分为三档。
有瑕疵但可以二刷组(70-80分)
两个电影学院的同班女同学放在一起。德格娜,父母是内蒙古电影厂导演塞夫和麦丽丝,作品有《东归英雄传》,她从小生活的环境离家乡很远,基本不会讲蒙语。德格娜的两部片子是一个主题:故乡、即将湮灭的传统。第一部片子的优点是在所有作品里惟一能看出是当下发生的,我发现除了讲医生护士的,这两年影视剧的时间背景有意无意地回避疫情,大概是戴着口罩不好做表情,或是人们的生活相对枯燥不便。
《回到伯勒根河》有关邻居的台词很巧妙地提到了这点,纯享版有扫码的镜头一闪而过。它有很多隐藏的小细节要刷第二遍才能意识到。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但缺点也在这里,可以说很容易看困,她的第二部蒙族女歌手面对文化冲击其实也是一样,日常生活铺垫很长,只是最后她唱了几句摇滚化长调让观众醒了一下,这部的大众评审分就一下子上去了。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文艺片是不是必须很闷很生活流才是高级?大家可能默认这点了,但我不觉得它必然是真理,如果文艺片观感舒适那不是导演的错。我还好奇德格娜是不是准备只拍少数民族题材了?还是也会对其他的感兴趣?
我同事很喜欢曾赠的《爱情》,但我感觉它的前半部分和德格娜是一个问题,只是倚仗了观众对《大话西游》的感情及对结局的遗憾,喜欢的人就多一些。到了《明月的花园》变得更明显,非常个人化的表达,有同感的人会沉浸,没有共鸣的人会诧异陈祉希为什么看《爱情》能哭成泪人?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德格娜和曾赠的片子是电影节上比较常见的作品, 技巧没问题,人也不自恋,她俩主意都很正,将来会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想要成为大师级还需付出很多努力。
野路子出身的王一淳,她的短片类似《寄生虫》,可能让代入富人视角的评审很不舒服,就从真实性上否定她,但实际上王一淳丈夫是知名企业家。她本人的社会角色应该对应片中女主人,我觉得她珍贵的一点就是没有带着富人的优越感和廉价的悲悯看待穷人,这在某些导演的作品中就有体现。
方励说保姆穿这么性感他老婆会不干,李诚儒说导演把人类丑的一面瞬间提取出来了,镜头给到陈祉希,她不置可否,一切尽在表情中。

与其说它是综艺,不如说是行业纪录片?

文章插图

到她点评的时候她说不想看到不够正能量的电影。这话一出,情商最高的蔡康永都没搂住,说了一句:“一直讲正面的东西,哪会有正面的力量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