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记忆: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科学记忆: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文章图片



科学记忆: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知识虽然难记 , 但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 下面我拿《考试脑科学》一书 , 给大家梳理几条可以增强记忆力的科学方法 。
在学习具体的记忆方法之前 ,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记忆和遗忘”这件事 。
记忆是信息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 , 这些痕迹储存在大脑中的“海马体”和“大脑皮层”两个位置 。 当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各种感官信号后 , 会将这些信息传递到海马体进行临时储存 , 形成短期记忆 。 然后海马体又通过神经回路 , 将短期记忆传递到大脑皮层 , 长期保存下来 , 形成长期记忆 。
但这个过程中 , 不是所有的短期记忆都会被储存为长期记忆的 。 海马体会根据信息的价值 , 将临时储存在海马体的信息分成“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只有少数被判定为“必要”的信息才会被传送到大脑皮层中长久保存下来 , 成为长期记忆;反之就会被快速清理、删除 。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是刚学完的知识 , 可大部分都想不起来了;明明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把知识记住了 , 可过段时间又忘得一干二净的原因所在 。

根据海马体传送信息的判断标准“必要性” , 第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就是“复习” 。
也就是反复的将信息传送给大脑 , 欺骗海马体 。 这样一来 , 海马体就会产生一种“如此锲而不舍 , 一定是必要信息”的错觉 , 进而开放“关卡” , 让信息进入大脑皮层长期保存 。 当然 , 复习也是要讲方法的:
首先是复习的时间 ,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 , 关键的复习节点有四个 , 分别是学习的两天后、上次复习后的一周、上次复习后的两周、上次复习后的一个月 。
其次是复习的方法 , 复习的时候不能只是单纯的阅读查看 , 要运用多种方法、要注重检索和输出 。 比如通过阅读、尝试背诵、自问自答、做题、讲给别人听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 , 这样才能引起海马体的重视 , 更好的记住知识 。
需要注意的是 , 考前复习要做好计划 , 留出充足的时间 , 尽量避免考前突击 。 一方面是时间紧张、压力大 , 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考前突击会造成记忆干扰 , 导致记忆混乱、模糊、甚至消失 。
第二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善用“经验记忆”和“方法记忆” 。
记忆主要有三种:经验记忆、知识记忆和方法记忆 。
经验记忆就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 这种记忆通常记得比较牢 。 而知识记忆是指考试等活动需要用到的记忆 , 比如数学公式、学科知识点等等 , 这种记忆通常不容易被记住 。 想要长久的记住这些知识 , 就要学会通过“联想、教别人、考试”等方法 , 把记忆内容从知识记忆转变为经验记忆 。
联想是记忆时常用的方法 , 也是很多记忆力训练的基础 , 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的数字编码记忆、编码定位记忆(宫殿记忆、位置记忆)、扑克牌记忆 , 通过对要记的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 , 然后编码 , 如此就能快速且长期的记住内容 。

教别人其实就是非常有名的“费曼学习法” , 通过把知识教给别人逼着自己对内容进行深入且系统的学习 , 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
考试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忆提取方法 , 通过考试可以快速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接着我们来说一下方法记忆 , 方法记忆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比较牢固、不容易被遗忘的记忆 。 比如骑自行车 , 即使我们很久没骑 , 上车之后依然会骑 。 方法记忆在学习上的表现就是“举一反三、学习迁移” , 学校里学习优秀的人通常都具备这种学习的迁移能力 。 比如解题时的“直觉” , 只有学习好的人才经常能出现准确的“直觉” , 而不学习的人通常不会有这种直觉 。 因为正确的直觉依赖于大量的知识、见识、经验 , 只有通过一定的积累才能出现正确的直觉 。 也就是说想要获得方法记忆 , 就要多学习、多思考 , 多举一反三 , 如此才能进行学习迁移 , 实现高效记忆 。
除此之外 , 还有很多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效果的小技巧:
1.在略感饥饿时进行记忆 , 因为饥饿感会产生一种食欲刺激激素 , 能促使海马体高效运转 。比如在放学或下班后 , 可以先学习再吃饭 , 饭后再休息放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