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与天宫空间站航天员出舱对比,舱外成像能力差异明显( 二 )



问天实验舱人员专用气闸舱出舱口朝向地球一侧(天宫空间站)
再就是舱外照明 , 寻求号气闸舱一旦进入阴影区周围光照条件很差 , 舱外成像设备难以实时准确掌握舱外航天员活动情况 , 而天和舱外则配置有完备的泛光照明设备 。

进入阴影区后寻求号气闸舱成像画面(国际空间站)

进入阴影区后天和气闸舱成像画面(天宫空间站)
还有老生常谈的舱外成像问题 , 通过观察此次国际空间站出舱画面可知 , 其舱外航天服更换头盔摄像机组件的最高清晰度也就是720P , 没有更换摄像机组件的舱外服成像清晰度则仅能达到VCD等级画质 , 同时还有视频信号传输中断现象 。 另外原先以为更换了舱外成像设备 , 其部分区域可以达到1080P成像清晰度 , 实际上并不能达到 , 其视频成像清晰度最高就是720P(如图一) 。

NASA舱外航天服720P成像画质(国际空间站)

NASA舱外航天服VCD等级画质(国际空间站)

舱外航天服成像传输受干扰现象(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舱外成像画面
至于天宫空间站舱外成像设备 , 众所周知已经全部统一为1080P成像清晰度 , 且丝毫没有传输中断现象 。 另外成像盲区也更少 , 这主要得益于四摄镜头组合舱外全景摄像机的功劳 。

在阳光直射干扰下的舱外航天服头盔摄像机1080P成像(天宫空间站)

天和全景摄像机a舱外成像(天宫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部分舱外成像设备基于可旋转基座设计 , 但这并没有解决成像盲区的问题 。 早期天宫空间站舱外成像设备的遴选方案中也有类似设计 , 后来基于可靠性问题被否决 。
可以看到天宫空间站的一期百吨级设计规模状态下 , 国际空间站有的实验舱、人员专用气闸舱、货物专用气闸舱、暴露实验平台等功能舱段都能在天宫空间站一一对应找到 , 同时基于后发优势 , 其功能将更加完备 。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 待二期工程上马后 , 它将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