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中国的野马,却被外国人捕捉,几乎灭绝!如今现状如何?( 二 )


建国后 , 我国也一直在想办法恢复野外的普氏野马 。 但直到1985年 , 我国才正式开始调查选点 , 为野马放养做准备工作 , 并且于次年成立野马繁育科研中心 。 从1986年到1988年 , 共有3批总计18匹野马回到我国 , 至此 , 普氏野马终于回到了故土 。
可是 , 将普氏野马迎回新疆不是保护的结束 , 它仅仅是一个开始 。 如何让它们健康地活下去 。 繁育出更多的后代 , 是我国的专家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尤其是在圈养之后 , 我们的目的是让它们回归野外 , 这个难度就更大了 。 长时间适应了圈养环境的普氏野马 , 是否具有足够强的野外生存能力 , 值得我们担心 。 再加上当地有一些家畜群 , 会在冬天食物匮乏的情况下进入保护区与野马竞争食物 , 会导致食物短缺 , 这些回归野外的普氏野马还需要人工投喂食物才能越冬 。
到了夏天 , 吃饭不愁了 , 喝水又成了问题 。 工作人员不仅要确保当地水源的充足 , 还要保证水质的安全可靠 。 有的时候 , 它们甚至需要人类提供的人工水源 , 才能度过干旱而又炎热的夏天 。
放下这些问题 , 最可怕的是繁育问题 。

普氏野马在野外有两种群体 , 其中一种是公马群 , 另一种是家族群 。 家族群是野马的基本繁殖单元 , 包含一只雄性的头马 , 几匹成年的母马以及它们的后代 。 也就是说 , 普氏野马具有严格的一雄多雌制家庭结构 , 婚配制度很稳定 。 母马之间也会通过斗争区分地位高低 , 这有点像我国古代皇帝后宫的皇后、贵妃等级别制度 。
虽然在动物园内不得不近亲交配 , 但是在自然界 , 普氏野马会采取手段避免这种情况 。 当小马驹长到2-3岁性成熟的时候 , 头马就会把它们赶出家族群 。 公马加入公马群 , 母马进入别的家族群繁衍后代 。

头马的地位不稳定 , 会遭受公马群的觊觎 。 通常来说 , 头马每3-5年就会出现更替 。 但可怕的是 , 当新的头马统治母马后 , 那些怀了前任头马的母马在生产之后 , 新的头马就会上演残忍的杀婴事件 , 拒绝“喜当爹” 。 这是它们的自然生存法则 , 但对于我们恢复普氏野马种群来说也是一种阻碍 , 甚至被认为可能是普氏野马数量稀少的另一个诱因 。
总之 , 保护普氏野马的道路 , 任重而道远 。 直到今天 , 全世界普氏野马的总数仍然只有2000匹左右 , 是世界十二大濒危物种之一 。 这些普氏野马 , 还都是当初被欧美国家掳走的那些野马的后代 。

根据国家林草局最近的消息 , 我国目前共有超过700匹普氏野马 , 它们的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 希望它们的数量能够进一步增加 , 像大熊猫一样 , 能够降级 , 甚至重新壮大起来!
创作不易 , 如果觉得文章还可以 , 就点个赞再走吧 。 想看更多精彩科普文章 , 就请关注我 , 我们下期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