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人徐志摩 放弃美国留学赴英国只为罗素
1918年的夏天,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去美国学习银行学 。那年,他21岁 。那时,他的理想是成为汉密尔顿那样的大政治家,他的生命里还没有诗歌 。不过,在美国的学习生涯,徐志摩并不满意 。在“迷茫”时期,一个英国哲学家“召唤”了他,就是罗素 。
“夏日黄昏时穿透海上乌云的金色光芒——冷静、锐利、千变万化 。”徐志摩用如此诗意的语言来评价罗素的思想,为此,他不惜放弃了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来到了英国,只为“想跟这位20世纪的伏尔泰认真念一点书去” 。
但是,现实往往和理想相差很远 。1920年秋天,当徐志摩来到英国时,罗素已经不在剑桥大学了 。罗素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被剑桥除名,正周游世界 。无奈之下徐志摩只得暂住伦敦,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后来他结识了英国作家狄更斯,并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了剑桥国王学院特别生的资格,由此开始了他和剑桥的缘分 。
1922年3月,经历了疯狂迷恋林徽因却无疾而终、与妻子离婚的徐志摩,忽然发现“我这辈子就只那一春” 。他开始写诗了 。他曾满怀深情地这样写道:“……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他说四五月间的剑桥“春天是荒谬得可爱”;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
初出国门的徐志摩,文风颇显中国古典特色,可是在英国留学后,尤其是后来他与罗素相识并诸多交往,他的文风突变,自然幽默,明快利落,可以说,罗素反对压抑天性的思想对他的诗文有很大的影响 。
【民国文人徐志摩 放弃美国留学赴英国只为罗素】也正是对罗素的追寻,使得徐志摩在英国写出了浪漫的诗,使得徐志摩与剑桥有了浪漫的渊源 。徐志摩的朋友满剑桥,在国王学院,他是一位相当有名气的人物 。打开剑桥大学的档案,还会看到当年国王学院给他的评语:“持智守礼,放眼世界” 。
推荐阅读
- 民国乱象 第一外交官顾维钧被通缉穿女装逃走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古代文人笔下的阴间妓院 死后重操旧业
- 揭秘:民国时期上海名媛离名妓有多远?
- 明朝皇帝为何都有打文人屁股这一特殊爱好?
- 辛亥革命后旗房为何恐慌性抛售 旗房抛售潮
- 揭秘民国武林十大宗师 李小龙师父
- 民国妓院为何供奉柳永 让妓女由卖肉升为卖艺?
- 那些美好的浪漫的民国情书
- 溥仪人生中两次离婚案 民国初年离婚热潮的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