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爱 上海都市频道《长三角方言大会》精彩升级

全新的方言视角,鲜活的内容机制,除了选手竞赛外,主持人也要参加方言竞赛,还有现场方言才艺展示,这样的创新给节目带来了不少乐趣。舞台上,赵琦鑫、沈诗琪、余有矿以及阮继凯四位主持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加餐”秀。

年轻人都爱 上海都市频道《长三角方言大会》精彩升级

文章插图

主持人余有矿的一首常州话版的《大风吹》,流行音乐与方言结合别有一番风味;而沈诗琪的苏州话+安徽话版的《甜蜜蜜》,带着一份水乡的浪漫和徽派的写实,让这首软糯的歌曲顺间有了几分融合海派的味道。赵琦鑫的南通话版《大话西游》配音,搞笑中给观众再现了紫霞仙子和孙悟空的旷世情缘;阮继凯用上海话给观众带来的《上海谣》则唱出了一个“大上海”。四位主持人才艺精湛,给节目增添了不少精彩。
不过,上海都市频道《长三角方言大会》除过节目环节设置精彩外,“年轻化”也是舞台上不容错过的另一个亮点。“没想到节目来的都是年轻人,反而老年人很难找到”,上海都市频道《长三角方言大会》节目组导演说到。事实上,节目从主持人、参赛选手以及方言发声人大都是80、90甚至是00后,他们对于方言的热爱与传承,将节目烘托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大四学生周恺瑞担任本期节目的方言发声人,节目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短视频博主,专门在抖音平台上拍宁波地区的方言段子,很是惹网友喜欢。提到推广宁波话的初衷,他有感而发:“很多人都说宁愿跟苏州人吵架,也不跟宁波人说话。同样都是吴语区,苏州话比较软,但是宁波话就比较硬。而且同龄人之间不大说方言,会说的人也不多。现在节目播出后,我的老师和同学都当成一种娱乐节目来看,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宁波话的宣传。”

年轻人都爱 上海都市频道《长三角方言大会》精彩升级

文章插图

与周恺瑞不同,上海淮剧院的青年演员王俊杰同样是本期节目的方言发声人,提到自己来到节目的初衷则是出于对淮剧的热爱。从小出生于盐城,又一直从事淮剧学习、演出和推广的他,第一次走上《长三角方言大会》的舞台,让他看到了长三角的广阔,更是在舞台上结交到了长三角各个地方的朋友。“有次跟着梦白(节目中另一位方言发声人)去苏州,跟店里的阿姨用苏州话聊天,尽管只能说出来一两个字,但感觉还是很美好”。

年轻人都爱 上海都市频道《长三角方言大会》精彩升级

文章插图

来自上海的阿庆是地地道道的金山人,也是一位兢兢业业要传承正宗金山方言的80后。“身边现在说方言的人已经很少很少,能说的也不是原汁原味的金山方言了”,看到方言的现状,让阿庆满是担忧。于是他和朋友一起,寻找金山的老人,用最原始的办法——录音,来留存一手金山方言。“现在只是以音频的方式,采访90岁到100岁的老人来收集资料。这些老爷爷的方言都是跟自己的爷爷辈传承来的,那都是清朝时候的发音了”,说起自己正在做的“方言拯救”行动,言语间满是自豪。

年轻人都爱 上海都市频道《长三角方言大会》精彩升级

文章插图

“刚开始家人不理解,认为我是不务正业,外人也觉得我不好好赚钱干傻事”。这次来到都市频道《长三角方言大会》的舞台上,阿庆不仅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他对继续传承方言有了信心。因为做的事情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家人也慢慢理解他的坚持并由衷为他高兴。“方言的传承问题虽然很严峻,但是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来学习,还是很有希望,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根”,阿庆说到。
“既然想要融入这座城市,那么学会他的语言就是必要的”,这是80后南通人陈昊学习吴语的初心。从大一开始,陈昊就让室友给他讲上海话。“我觉得学语言环境很重要,我也会讲很蹩脚的“洋泾浜”(上海方言,指一个人本地话说的不标准),讲得不好同学会纠正你,多说就会说的越来越好,所以实际上我大一结束的时候,就可以非常流利的讲上海话了。”毕业后陈昊在银行工作,因为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很受上海爷叔阿姨的信任,销售业绩还曾做到过全国第一。
当然,吴侬软语也深受外国人的喜欢。上海女婿、阿根廷人吴飞得也来到了节目现场为朋友鼓励加油。与朋友一样,吴飞得也是一位“吴语迷”,不但上海话说得好,他还制作了学习上海话的网站,利用业余时间在长三角地区采风,踏寻“发音人”,记录、挖掘吴语语音的发展变化。吴飞得对于吴语的喜欢,溢于言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