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 | 华商韬略 王宇
近来 , 一波坐不住的外资机构的集体讨伐 , 让中国又一项硬核技术实力暴露了 。
今年7月 , 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提出修订意见 , 建议在现行标准的末尾加上标注:“合成钻石”又称“培育钻石” 。
没想到这个措辞变化 , 竟让珠宝理事会、美国珠宝商协会、珠宝商警戒委员会等六家海外机构跳出来反对 。
这牵出了鲜为人知的事实——全球钻石产量最高的地区并不是因电影《血钻》闻名的南非 , 而是中国河南商丘 。
数据显示 , 中国产量为300万克拉 , 占世界总产能的一半左右 , 而其中80%来自河南 , 这其中又有一部分来自商丘 。
于是 , 坊间有了“非洲人到许昌买假发 , 美国人到商丘买钻石”的笑谈 。
更让人惊讶的是 , 河南的钻石不是挖出来的 , 是“种”出来的 , 没有“血”只有满满的科技感 , 并且能产出净度最高可达VVS级(比最高等级 , 低两级)的高品质培育钻石 。
这种钻石 , 就是前文提及的培育钻石 , 民间也叫人造钻石 。
虽然一克拉动辄十几万 , 但钻石并没有黄金那般的稀缺度 。 之所以看起来稀缺 , 实则是西方产、销、消、加工联盟的联合操作 。
如今 , 河南钻石的崛起 , 冲击着这个联盟利益铁壁 。
其实 , 1958年郑州“三磨所”成立 , 为河南培育钻石产业发展埋下伏笔 。 此后 , 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就开始孕育生根 , 渐成势力 。
但河南培育钻石真正发达起来 , 始于一次危机 。
2008金融危机后 , 钻石毛坯产量呈下降趋势 , 但钻石饰品的需求量却逐年上涨 。 供不应求 , 黄河旋风、豫金刚石、中兵红箭等河南培育钻石企业 , 趁势杀入国际市场 。 日后 , 这三家也成为享誉世界的河南人造钻石三巨头 。
谁能想到20年前 , 河南长葛的一家生产石棉瓦、塑料编织袋的小乡镇企业 , 多年后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人造钻石生产商——黄河旋风 , 他的创始人叫乔金岭 , 是个悲情人物 。
1985年 , 乔金岭毅然举债10万元 , 从郑州购买了还不成熟水磨石机金刚石技术 , 并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水磨石机 。
90年代初 , 其他人还沉浸在水磨石机的红火局面中 , 极具商业头脑的乔金岭大手一挥投入2000万元 , 邀请专家进行研发 , 进入科技含量更高的金刚石生产领域 。
1997年后 , 乔金岭的黄河实业、日本ODK公司、郑州三磨所等5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 主要生产人造金刚石 , 乔金岭担任董事长 。
1998年 , 公司以“黄河旋风”登陆上交所 , 成为河南省的首家上市民营企业 。 彼时 , 黄河旋风与美国GE、英国戴比尔斯并列为全球三大金刚石制品公司 。 2002年 , 乔金岭以1.2亿美元身家排名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第58位 , 成为“河南首富” 。
然而 , 2003年时 , 这位一手将乡镇企业打造为世界级巨头的企业家 , 却自杀身亡 , 其子乔秋生临危受命 , 上任后力挽狂澜回归金刚石生产主业 。
凭着先进的技术设备 , 2020年黄河旋风的人造钻石量就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0% , 随着供需缺口不断增大 , 黄河旋风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72亿元 , 凭着傲人的成绩 , 黄河旋风稳坐行业内的头把交椅 。
如今 , 越来越多的珠宝品牌都开始使用物美价廉的人造钻石来代替天然钻石 , 人工钻石作为珠宝界的“新秀”行业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 , 水涨船高黄河旋风随之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 , 识风云人物 , 读韬略传奇 。
版权所有 , 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品质更高价格更低,西方巨头心惊,为何钻石的价格屠夫出自河南?】如涉及侵权 , 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河南:孙女给爷爷拜年,爷爷给了10块压岁钱,遭到众多网友谩骂
- 这对85后河南夫妻,干出一家市值480亿公司,毛利率高达70%以上
- 07年河南男子举报悬案,被村霸报复砍去双手成残疾,恶霸被判死刑
- 河南女子连生3个女儿,丈夫得知又怀女儿后,竟将孕妻掐死 案例
- 河南“除夕近600位同姓村民跪拜祖先”网友表示“这是封建残留”
- 3岁女童被拐30年,凭借一句方言寻回家路,好心人两次帮忙终团圆
- 触目惊心!河南:女子分手遭男友汽油焚烧,邻居:肉一碰就掉了!
- 河南:每人100块加1条烟,不给就用钢架砸接亲车队
- 河南:男子以代办廉租房为由诈骗多人,后将18万元用于做生意
- 2008年河南一场继父侵犯儿媳引发的家庭伦理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