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逆向思维铁血手段整肃吏治 如何评价他?
封建社会的帝王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生长在宫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贫穷饥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在他们身边,除了生养他们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女人,剩下的只有两种人——太监和大臣 。在他们当中,除了开国创业的太祖太宗们,大多数不知道民间是怎么一回事 。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是地方上的官员也很少能够见到他们 。由于地位的原因,这些人又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臣民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帝王要了解地方官员和民风国情,只能通过身边的这两部分人,所知都是间接的 。
【齐威王逆向思维铁血手段整肃吏治 如何评价他?】假如他身边多为正直之人,那么他所了解的情况大多会真实可信;反之,他身边若是多为贪腐之人,他所了解的情况肯定多为虚假 。既然天下皆为帝王所有,下层官员要想获得升迁和赏赐,他的政绩就必须要帝王们知道 。但帝王们又是“天高皇帝远”,自己的政绩怎么能让皇帝知道呢?这就需要皇帝身边的人为其进言 。所以,整个封建社会,根本就没有向帝王行贿一说,因为那叫“进贡”,所谓行贿都是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及帝王身边能说上话的人行贿 。这些帝王身边的人,接受了他人贿赂,当然就得替人说好话 。又因为帝王的特殊身份,他们不能一一核实,多数人、多数情况下都是会听信近臣之言 。
偏听偏信,是大多数帝王的通病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他们要将这些“进言”加以核实,以防止被这些身边的人所蒙蔽 。齐国的威王就是较早这样做的帝王 。齐威王不是开国之君,也是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他能够这样做,的确有别于一般帝王的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逆向思维吧!
齐威王是田姓齐国第三代君王,叫田因齐,在他当齐国国君的前几年,淫逸安乐,沉湎酒色,经常是通宵达旦长饮 。国家政务都交给卿大夫处理,管理无章,官职无序,朝政混乱不堪 。诸侯见齐国如此,都来侵略夺地,不用说像韩、赵、魏这样的强国来侵,就是像鲁、卫这样只能割地事人的弱小国家,也来侵夺土地,齐国危在旦夕 。尽管如此,大臣们还不能直说,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
齐国有个善辩之士名叫淳于髡(音:kun),他用隐语对齐威王说:“都城里有一只大鸟,就落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了,可是它不飞又不叫,大王可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齐威王把齐国七十二座城的地方长官全部召集到都城召开朝廷会议,重赏了即墨大夫,杀了阿大夫 。接着发兵御敌 。事情来得突然,各诸侯国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军事上也来不及拿出应对之策,一时间惊慌失措,只好把侵占的土地还给齐国 。
齐威王的赏罚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根据事实所作出的决定 。他对即墨大夫说:“自从您治理即墨,毁谤你的言论每天都有 。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视察,看到的是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宁 。这是由于您不会逢迎我的左右以求得赞扬啊!”于是封给即墨大夫一万户食邑 。他又对阿城大夫说:“自从你治理阿城,赞扬你的话每天都能听到 。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视察,却看到田野荒废,百姓贫苦 。从前赵军进攻甄(音:zhen)城,你未能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也不知道 。这是你用财物贿赂我的左右来求得赞扬吧!”于是当天就把阿城大夫烹杀,同时被烹杀的还有那些曾经吹捧过他的人 。
齐威王想一鸣惊人,就必须整肃吏治,而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源于逆向思维 。一般人都会认为身边的人就是最亲近的人,他们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对他们基本都会相信 。而齐威王却从中看出了问题,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赞扬和对一个人的毁谤天天都有呢?为人有长处有缺点,为官有政绩有失误,不可能好的天天好,没有一点儿差池,也不可能差的天天差,一无是处,只要把人向绝对里定论,此事一定有猫腻 。齐威王正是想到了这不正常之处,采取了核实调查的方法,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有了这一赏一罚,齐国震惊,官场肃然,官吏们没有谁再敢文过饰非,人人努力表现出忠诚,齐国大治,诸侯惊恐 。檀子镇守南城,楚国不敢犯边,楚国的附属国也都来朝拜齐国;盼子镇守西陲,赵国人都不敢下黄河捕鱼;黔夫镇守北境,燕国人都不敢开南城门 。种首负责治安,齐国路不拾遗 。直到齐威王一世,诸侯没有哪国敢对齐国用兵 。
推荐阅读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被三个女人玩完的禽兽王朝 北齐红颜祸水
- 小说《西游记》中最美的女儿国国王 红颜似水
- 明王朝一起似曾相识的冤案 都是限时稽凶惹的祸
- 杨文干事件内幕 秦王李世民为权力陷害亲哥哥
- 歌妓王幼玉为何虽遇良人却未能相守一生?
- 周康王姬钊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周康王陵墓在哪
- 古代帝王冠冕上为何要悬挂珠帘?
- 赵王司马伦怎么死的?
- 西夏王朝共有多少位皇帝?西夏历史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