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一起似曾相识的冤案 都是限时稽凶惹的祸

明朝隆庆六年九月(西历1572),京师北京发生了一件大冤案,这一冤案让两男一女被错杀 。
是年五月二十六,服媚药过多的隆庆帝,在36岁盛年时就驾崩了,10岁的万历帝继任 。老皇帝大行,新皇帝登基,这当然是帝国最大的事情 。按照帝制时代的礼法,新皇帝在第二年元旦才能改元用新年号,皇帝的丧事当然耗钱耗时,直到九月,庙号穆宗的隆庆帝灵柩才埋进昌平的帝陵里 。自然,这段时期京师的警戒级别会提高———集权政治体制下,同样的刑事案件,发生在平时和发生在特殊时期,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
可恰好在这关键时期,九月十一傍晚,一件恶性刑事案发生了 。英宗的贵妃、宪宗的生母周太后的兄弟周寿,封庆云侯(今日海淀区苏家坨乡尚有周家坟,即是庆云侯家族坟地),他的孙子周世臣靠祖荫官居锦衣卫带俸指挥———明朝时锦衣卫是拼爹大本营,功臣、外戚子弟多安插此处,文官体系他们进不去,那得靠科考 。他老婆早死,没儿女在身边,和一个叫荷花的婢女同居在东城的一条小巷内,只有一个叫王奎的男仆负责开门锁门 。那天天刚黑,几名盗贼用斧头劈开门,进来抢劫 。这周世臣毕竟是武官出身,也不含糊,拿着大棍子与盗贼对打,终于寡不敌众被杀,而荷花躲在屏风后面将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 。杀死周世臣后,盗贼抢走了150两银子,也许是做贼心虚,走得匆忙,既没有仔细搜查是否有活口,临了还遗落了几两银子 。
待盗贼走远了,荷花捡起盗贼遗落的银两,跑到那天正好在自家休假的王奎,哭诉主人被杀的前后经过 。
盗贼如此大动静杀人,自然有邻居报官 。因皇帝新丧,内外戒严,指挥张国维奉兵部的命令巡视这一地段,听闻一位皇亲国戚被杀死在自己的辖区内,而盗贼早已逃之夭夭,其内心恐慌可想而知 。于是,按照破案的常规思路,马上带兵去周世臣的仆人王奎家了解情况 。这时候,正碰上荷花在王奎家 。而且巧的是,隔壁一个当屠夫的邻居卢锦来王家讨要赊给王奎的卖肉钱 。那年月,草民怕官,看到外面有全副武装的军人往里面走,就吓得躲到床底下了 。这下好了,张国维不但抓住了王奎、荷花,还把床底下的卢锦拖出来,一询问,原是个屠夫 。
这下好了,重案得破了 。一番刑讯逼供,三位小人物不得不承认:婢女荷花和屠夫卢锦通奸,并用财物买通了仆人王奎,一起将主人周世臣害死 。周家的宗亲长老得知噩耗,前来探视,恰逢办案官吏抓捕三人不久,这几位长老也想当然地认为是年轻美貌的婢女勾结奸夫害死主人,便要求官府主持正义,说:主子待奴婢不薄,他们竟然干这样伤天害理的事,该碎尸万段!
有嫌疑人的口供,有当场起获的赃银,还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群众意见 。这一凶杀案就很快结案了,将人犯移交刑部审理 。每次上堂,三位嫌疑人都大喊冤枉,说是被刑讯,不得不按照办案者的意图招供 。但刑部侍郎翁大立先入为主,听信了办案的张国维等人的指控,坚持认为乃奴婢杀主,是大逆 。指示具体审案的司官尽快以此结案,判三位凶手极刑 。但郎官、主事等中、低级官员中,毕竟有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这样做太草率 。一位郎中(司长)力主此案疑点多多 。张国维等人甚至连死者的尸体也没有认证检验 。究竟用什么杀死的,如何杀死的,诸多细节无法吻合 。而且两位奴婢和一位熟人相勾结杀主人,何必劈开大门而入,又何必那样激烈打斗——但中国传统的政治格局下,谁官大谁就真理在握 。翁侍郎上书皇帝,大讲三位罪犯如何伤天害理 。刚登基的万历帝还是小孩,当时首席内阁大学士是高拱,他也不可能认真调阅案卷,就拟旨批准了翁侍郎的上奏 。有圣旨在手,自然就是“铁案”了,三人在万历四年被当街正法,相信官府说法的围观百姓无不对这三位奸夫淫妇、负恩恶仆被杀拍手称快 。最搞笑的是,真正的凶手、那几位盗贼也混在围观群众中,私下里嘲笑官府的愚蠢 。
真相的暴露也相当偶然 。群盗为首者叫朱国臣,也是屠夫出身 。养了两位歌妓,白天让人家出去唱歌挣钱,晚上让人家陪酒陪睡,稍不如意就痛加鞭笞——和洛阳地窖中那几位被囚禁的小姐遭遇差不多 。这两位歌妓不堪忍受,一次偷偷跑到官府,告发了朱国臣杀死皇亲周世臣,且将这个黑社会团伙的其他案子一股脑说出来了 。于是兵部立即派官兵将朱国臣以及同党刘汝成、刘五等七人抓获,移交刑部审讯,这些人一五一十招了,原来周世臣曾带锦衣卫巡察时,数次对混在街市中的朱国臣瞩目,朱怀疑周可能知道自己暗地里干的那些盗抢勾当,决定先下手为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