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赵佗 古代中国在位最久最长寿的皇帝( 二 )


被征服的岭南为秦帝国提供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的土地,主帅任嚣顺理成章当了第一任南海郡尉,同时还节制桂林和象郡,南海郡下辖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治所在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 。至于赵佗,任嚣让他当了龙川县令,那里控制着通往中原的道路,非有得力的人把守不能安枕 。
政权建立,剩下的就是殖民了 。如果不能充实人口,岭南即使占领了,也不会长治久安,何况那么多士兵的生理问题也要考虑 。于是,秦始皇紧急征调了1.5万未婚妇女送往岭南,任嚣、赵佗麾下那些社会渣滓倒是白拣了便宜,最走运的还是赘婿,又当了一回新郎官,媳妇送上门了 。
移民比较困难,全国半数的人都在为长城、阿房宫之类的伟大建筑忙碌着,哪里还有闲人?于是,公元前二一三年,秦始皇又把贪赃枉法的小官吏发配了过来,还不够?干脆把曾经当过商人的也凑上充数,最后连商人的父母、祖父母也搭上了 。
这就是今天广东人的先民,几十万无业游民、上门女婿、犯法的官吏、商人和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一万多含苞待放的黄花大姑娘,真是奇异的组合!这种情况跟澳大利亚的开发史有一拼,当年英国也是把澳大利亚当成罪犯流放地的,1788年1月18日,菲利浦总督率领1500人的队伍到达澳大利亚,其中一半是囚犯,一半是士兵 。
天高皇帝远的南越王
秦始皇如愿当了千古一帝,可他的江山并没有传之万世,随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灭亡的六国纷纷复辟,过度使用民力的秦王朝走到了尽头 。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个乱世,对野心家来说,这是个机会 。对实际统治岭南的任嚣和赵佗来说,他们也面临着三个选择:
一、勤王
岭南世外桃源,大军数十万,要说勤王,倒也有这个资本,但暴秦无道,天下苦之,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天神下凡也救不了,任嚣更不想一起陪葬 。
二、举义
有没有人跟任嚣来一个隆中对我们不知道,但这位“东南之主”如果北上以争天下,并不是没有机会,而任嚣无此雄心,他也不想残民以逞 。
三、割据
岭南方圆数千里,足以自保,干脆与中原断绝联系,管他洪水滔天,等天下安定再说 。思虑再三,任嚣决定走第三条道路,公元前二〇八年,他一病不起,特意把赵佗招来,安排后事 。遗嘱很简单,就八个字:封关绝道,保境安民 。
赵佗当然是萧规曹随,遵命行事,他接任南海郡尉,按预定计划,吞并了桂林和象郡,然后分兵封锁关口、断绝道路,关起门来作了南越武王 。天下大乱时安享太平,这是岭南人民之大幸,当然换个角度,这种做法也有分裂国家之嫌,世上的事,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 。
对这个新崛起的南方强权,代秦而起的汉王朝也是毫无办法,刘邦的首要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至于天朝的威仪,只能以后再考虑了 。司马迁写《史记》,照顾刘家皇帝的面子,相当雷人的描述了汉朝的大度,说刘邦是因为“中国劳苦,释佗弗诛” 。言外之意,刘邦心眼太好,所以不杀赵佗,仁君形象,跃然纸上 。其实,刘邦清除异姓王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之所以放过赵佗,纯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武力征讨不行,当然就需要一位说客,刘邦的选择是陆贾 。此人是汉朝的职业外交官,口才出众,曾经给刘邦解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由他出使,当然再合适不过 。公元前一九六年,陆贾来到南越,与赵佗进行了一番颇为意思的对话 。
今天来看,陆贾对赵佗的心理,肯定是做了相当仔细的研究,所以他的说词是逐层递进 。首先,陆贾解决了赵佗的身份认同问题,你是中国人,因为天下大乱,割据一方,终非长久之计;其次,陆贾吹嘘刘邦,五年之内,扫灭群雄,是真命天子;最后陆贾恩威并施,刘邦爱惜百姓,不想动武,但如果赵佗不听招呼,派个十万人来灭他跟玩一样 。
这是陆贾的三枪拍案惊奇,可惜赵佗不是阎妮大妈,不听他扯蛋,只问自己跟曹参、萧何、韩信相比怎么样,陆贾送了顶高帽子,您比他们强太多了 。
赵佗又问,我比刘邦怎么样?自比天子,这还了得?陆贾不带脏字的挖苦:汉朝人口亿计,幅员万里,南越地方千里,人以万计,怎么比啊?赵佗也不客气:我若是与刘邦逐鹿中原,还不知谁赢谁输呢?
两人一番吹牛,一番恐吓,都达到了目的,最后赵佗表示愿意归附汉王朝,陆贾也顺水推舟代表刘邦册封他为南越王,当然一切都还是老样子 。这一来一往,显示出刘邦和赵佗的老辣,既然不能消灭对方,就要学会相处,这是政治智慧的最高境界,可惜和平只维持了十多年,到了吕后秉政,就变天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