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

【组成用量】
桂枝、芍药各10g , 知母、麻黄、白术、防风、附子(先煎)各9g , 甘草6g , 生姜3g 。
【服用方法】
水煎服 。
【功效作用】
方以桂枝、麻黄、防风祛风通阳 , 附子温经止痛 , 配以知母、芍药养阴清热 , 白术健运 , 全方共呈通阳行痹 , 祛风逐湿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流注筋脉 , 日久化热伤阴 , 肢节疼痛之病证 。
本方具有消炎 , 解毒 , 镇痛等作用 。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关节疼痛 , 肿胀 , 舌红苔白 , 脉满数为其汤证之要点 。
本方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麻疹并发肺炎、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深部组织炎、肩关节周围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病证 , 而必须症见关节肿大 , 剧痛 , 眩晕 , 短气 , 泛恶欲吐 , 脉弦弱者之病人 。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风湿性关节炎(寒湿入络 , 郁久化热型)治宜祛风散寒 , 清热化湿 。以本方加石膏、黄芪各30g , 防己15g为主治方 。
2.肩关节周围炎(寒湿侵袭 , 湿热郁蒸型)治宜祛风散寒 , 清热化湿 。以本方加黄芪45g , 黄柏12g为主治方 。
若伴见舌质紫暗 , 脉细涩 , 瘀血明显者 , 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9g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寒湿热内郁型)治宜温阳除湿 , 清热祛风 。以本方加防己、黄柏各15g为主治方 。
若内热甚者 , 加苡仁米50g , 金银花30g , 苍术15g 。若见瘀血之象者 , 加桃仁、红花、苏木、乳香、没药 。
4.坐骨神经痛(风寒外侵 , 湿热内蕴型)治宜祛风散寒 , 清热祛湿 。
以本方加黄芪、薰苡仁各30g , 黄柏15g , 苍术9g为主治方 。
若寒偏胜者 , 加细辛、威灵仙、秦艽 , 去掉知母 。若湿偏胜者 , 去甘草、知母 , 加薏苡仁、木瓜、防己、地龙 。若气血两亏者 , 去麻黄、附子 , 加人参、黄芪、当归 。若肾虚者 , 加桑寄生、续断、杜仲 , 再去麻黄、知母 。
5.风湿热(寒热错杂型)治宜寒热并用 , 通络止痛)
以本方为主治方 。
若发热甚者 , 加生石膏(先煎)30g , 黄柏10g 。湿盛关节肿大者 , 加薏苡仁15g , 防己10g , 萆薢9g 。神疲乏力者 , 加黄芪15g , 党参9g 。
6.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治宜散寒除湿 , 祛风通络 。
以本方加青风藤、威灵仙各15g为主治方 。
若舌暗者 , 加川芎10g 。痛甚者 , 加全蝎6g , 蜈蚣2条 。上肢疼痛者 , 加片姜黄15g 。下肢疼痛者 , 加川牛膝15g 。
【随证加减】
1.风偏胜者加秦艽、独活 。
2.寒偏胜者加薏苡仁、车前子、泽泻 。
3.热火伤津者加生地、麦冬、玄参 。
4.口渴欲饮者加天花粉、石斛 。
5.胸胁满闷者加柴胡、黄芩 。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6.湿热下注者加防己、草薢、海桐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