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第一将韦睿:从鄂西北走出去的一代名将

韦睿是南北朝时期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原籍京兆杜陵 (现陕西西安东南一带),曾祖时迁至现在的十堰、襄樊一带居住 。韦睿生于乱世,50多岁时慧眼识英雄,以上庸(今竹山、竹溪一带)太守的身份追随梁武帝萧衍南征北战,平定江左,成为梁朝的开国功臣 。他虽体质文弱,却总是战斗在第一线;他虽屡建奇功,却从不居功自傲;他对敌作战从不手软,常常以少胜多,使敌人畏之如虎;他爱护士卒有如慈父,关心亲友无微不至;他谦虚谨慎,不贪功,不贪财,深受皇帝的器重和同僚的尊敬 。最爱读史的毛泽东非常欣赏这个杰出的将领,对《南史·韦睿传》的批注多达25处,是他所读史书中批注最多的一个人物 。毛主席赞扬韦睿会打仗,善于调查研究;赞扬他豁达大度,能够团结干部;赞扬他作风好,谦虚朴素,廉洁奉公 。毛主席在批注中写道: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
韦睿其人及家事
韦睿,字怀文,生于南北朝时期宋元嘉十九年 (公元442年),死于梁普通元年 (公元520年) 。
《二十四史——南史》的作者李延寿在 《南史》卷五十八 《韦睿传》中记述:“齐末多故,不欲远乡里,求为上庸太守,加建威将军 。”就是说,齐朝末年社会动荡,韦睿不想远离家乡,他要求到今天的竹山、竹溪一带 (即上庸)当太守 。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并加封他为建威将军 。韦睿75岁时,早已是功成名就,皇上在他的请求下派他回家乡雍州任刺史 。南北朝时期的雍州,就是今天的襄樊、十堰地区 。由此可见,虽然不敢绝对肯定韦睿就是出生在十堰地区,但他长期在十堰地区当官则是事实 。
《韦睿传》中记载:“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史,见而异之,引为主簿 。”宋永光初年即公元465年,那时韦睿23岁,袁凯到雍州当刺史,见到他后感到十分惊喜,便提拔韦睿当雍州主簿 。现在的武当山地区在公元420年进行的一次行政区划改革时,被称作“大宋朝雍州齐兴郡武当县”,这个名称一叫便是两百余年 。韦睿在雍州当了一段时间的主簿后,接连升迁,不久便当上了齐兴太守、本州别驾、长水校尉、左军将军等职 。后来,又到今天的竹山、竹溪一带当上庸郡太守 。
韦睿在上庸郡当太守时,遇到了一个好的顶头上司——雍州刺史萧衍 (公元465-549年),萧衍就是后来的梁武帝 。萧衍当雍州刺史时正是齐朝末期,齐东昏侯萧宝卷凶残暴虐,杀死萧衍的哥哥萧懿,萧衍因而起兵攻打齐都建康,迎立萧宝融为帝,是为和帝 。萧衍被封为梁王 。后来萧衍灭齐,建立梁朝,萧衍即为梁武帝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乱的时代,在宋、齐、梁、陈四朝的频繁更替中,梁武帝萧衍执政达48年,在位时间最长 。梁武帝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政治稳定 。韦睿随萧衍起兵造反,屡立功勋,到梁天监十三年 (497年)升为智武将军 。
梁天监十四年,韦睿回到了家乡 。此时,他的官衔为平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公元520年八月,韦睿死于家中,时年七十九岁 。大殓之时梁武帝萧衍亲自前往,“赐钱十万,布百匹,东园署的棺木一副,朝服一具,衣一袭” 。办理丧事的所有费用都由官府支付,还追赠韦睿为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严 。
韦家从汉代丞相韦贤以后,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名门望族 。韦睿的祖父叫韦玄,为逃避做官隐居在长安南山,南朝宋武帝刘裕入关中后曾授予他太尉的官职,但韦玄没有应召 。韦睿的父亲名叫韦祖归,当过宁远的长史 。他的伯父韦祖征接连升官直到郡守,伯父把韦睿当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 。韦睿对他的继母很孝顺,并因此而闻名乡里 。韦睿的妻兄王橙、姨弟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 。有一次伯父韦祖征问韦睿:“你自己以为比起王橙和杜恽来怎么样?”韦睿不敢回答 。伯父说:“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略为逊色一些,但学识却超过他们 。若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们都比不上你呀!”由此可见,韦睿在年轻时就是一个有才学的人 。
【南朝第一将韦睿:从鄂西北走出去的一代名将】韦睿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分别叫韦纂和韦阐,都是名声很好的人 。韦纂和韦睿年少时,以勤学不倦著称,而韦阐则以品行高尚闻名 。韦睿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叫韦放,次子叫韦正,三子叫韦棱,四子叫韦黯 。其中,长子韦放也是个将才,《南史》中有其小传 。毛主席读后曾感叹地说: “韦放有父风!”三子韦棱对 《四书五经》十分精通,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是个博古通今的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