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十大元老的人生结局 汪精卫被挫骨扬灰

汪精卫:死后被抛尸扬灰
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寒逼人的晚上,梅花岭四面响起了陆军的“试炮”巨响 。
工兵在水泥墓上钻好炮眼,放好引信,轰然一声,炸开了这个石墓,露出棺材 。撬开棺盖,马崇六看到汪精卫的尸体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肩上还披了一条红色绶带,尸体并未腐烂,只是脸色青灰,已有黑斑点点 。马崇六叫工兵实行“抄身”,发现棺内除汪的一堆朽骨和陈璧君亲手盖上的“魂兮归来”的白幡外,只有一本汪精卫手抄的诗稿,虽已发霉,但字迹还可辨认 。
稿本中的多数诗作,先都曾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过,只有最后一首题为《自嘲》的绝命诗,字迹歪歪斜斜,不具年月,料是汪死前之作 。诗道: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
马崇六“验明正身”后,就下令用吊车将棺木吊到卡车上,向清凉山火葬场驶去 。这里士兵们立即平整土地,填满墓穴,运走垃圾,将一座事先以积木式拼装好的翘角亭子,放在墓地上,不到天亮,就已完工了 。不知不觉,无声无息,汪的坟墓,就此消失,这里依旧成了游览风景的地方 。
装着棺材的汽车,由马崇六押车开到火葬场 。场内人员都已调开,全由工兵操作 。棺材被立即送入火化炉,但见一团火球,飞舞燃烧,40分钟不到,全部烧光 。一副价值连城的楠木棺材,也一起化为灰烬了 。马崇六命令开动强烈的鼓风机,向炉膛吹去,顷刻间尘灰飞溅,汪精卫的骨灰就在茫茫夜空中四散不见了 。
【国民党十大元老的人生结局 汪精卫被挫骨扬灰】汪生前所作的诗中,曾有“劫后残灰,战余弃骨”、“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的句子,本是得意时随手写写的,想不到,到头来一语成谶,竟成事实!
戴季陶:在广州自杀身亡
戴季陶曾嘲笑陈布雷的自杀行为,但他于1949年2月11日,面对窗外的风声雨声,他自感油尽灯枯,步了陈氏的后尘 。据说是由于本人不堪忍受孙科的污辱的原因而吞食安眠药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南京 。对于竭尽一生精力为国民党蒋介石效犬马之劳的戴季陶来说,可谓是痛苦化作倾盆雨,无可奈何东流去 。他一生枉费心机,最终以自杀了却了沾满血腥和罪恶的一生 。
可笑的是,戴季陶曾极不赞成陈布雷自杀身亡的做法,但仅仅3个月后,戴季陶重蹈陈的覆辙,于1949年2月11日自杀于广州省政府东园招待所 。
曾经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国民党政府覆灭前夕,政坛上的众叛亲离、各怀鬼胎;战场上的军心涣散、一败涂地;经济上的紊乱不堪和民怨沸腾,相互错综,组成了万马齐喑的破败图画 。陈布雷,这位国府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代理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在国民党的种种腐败现象和接二连三的惨败面前,在他毕生为之惨淡经营所谓事业付水东流之际,抵挡不住历史发展的滚滚潮流,又痛恨自身不是神仙没有扭转乾坤之力,自吹胡子瞪眼睛却无济于事之时,一种绝望痛苦而又油灯已尽的消极想法充塞大脑 。在为“国事”忧心如焚又爱莫能助的极端痛苦之中,以一种蒋介石赞赏的“愚忠”自杀成仁 。可惜即使陈式人物颇多,愚忠纵可嘉,也无法为破烂的蒋家王朝抹上丝毫的光辉 。戴季陶也许又是一种愚忠 。
与陈布雷相比稍多带一点喜剧色彩的是,戴季陶曾分别于1948年9月上旬及10月中旬两度服了过量安眠药,都因及时予以抢救才苟且残延,大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传奇色彩 。可惜,1949年2月11日他再一次下定决心自杀时,因心脏过度衰弱,医生纵有高超医技也无法起死回生了 。
谭平山:病逝于北京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谭平山领导的民联积极参加反蒋、反内战活动,呼吁早日成立联合政府 。之后更是公开反对蒋介石卖国、内战和独裁政策,蒋介石对此又恼又恨,企图除去谭平山 。为此,他于1947出走香港,与国民党政府决裂 。1948年1月,谭平山在香港参加发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 。5月,他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身份同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领导人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的召开新政协的号召 。
9月,谭平山与沈钧儒、郭沫若、蔡廷锴等人离开香港,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他们化装登上了一艘苏联邮船,经过16个日夜的颠簸,到达东北解放区 。1949年2月,谭平山和李济深、沈钧儒等35位民主人士,由东北到达已经解放的北平,并参加了新的政协筹备工作 。从此,谭平山来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身边,积极投入到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的战斗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