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条非典型成功道路的?
你若是一个生活在唐代的文人 , 想功成名就只有一条路 , 就是通过科举考试 , 当公务员 , 否则你就没什么前途了 , 要么像温庭筠那样投身于风月场所 , 变身为妇女之友;要么像高适那样 , 转战边塞 , 曲线救国 。但是 , 也有人什么都不干 , 到处旅行 , 最后也红了 。
比如 , 孟浩然 。
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李白是这样评价他的:“吾爱孟夫子 ,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 徒此揖清芬 。”
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个风雅潇洒到让你跪拜的人 。他放弃了功名利禄的追求 , 隐居于松山林泉之中 , 在游山玩水、漫游交友、田园农事间过着恣意盎然的诗酒花生活 , 其品格之高洁令世人仰慕不已 。因为就连李白 , 也做不到对仕途的完全放弃啊!
有人说那是老孟屡试不中才放弃的 , 但是我说老孟潜意识里压根就不想中 , 所以他的求仕之路充满迷之矛盾 。
首先孟浩然这孩纸出身书香门第家庭 , 家里薄有恒产 , 意思是有田地、房屋这些不动产 。家境不算富有 , 但也不愁衣食 。所以他没有那种强烈的想要改变命运的动力 。
其次 , 打从小时候起 , 他就和弟弟读书习剑 , 长大成人后便隐居于鹿门山 。25岁起辞别家人远行 , 游走于长江流域一带 , 广交各方朋友 。如果是一个一心求仕的人 , 早早就会参加科举考试 , 哪有这么多闲功夫去游历 , 而且一游还游到40岁 。
孟浩然40岁和45岁时才去长安参加科举 , 两次都不中 。以他的才华和人世经验 , 不中颇为可疑 。多半是因为世人皆以为这是正途他才为之 , 但内心深处对这条路却有所抗拒 , 对考试的功利心不够充足 。
但是以他的朋友圈和知名度 , 机遇大门又N次向他敞开过 , 可他又生生拒绝进入 。
孟浩然40岁那年在长安虽然考试不中 , 却认识了不少名流 , 包括年轻的王维 , 两人成为忘年之交 。王维邀请他去自己上班的翰林院作客 , 结果碰上唐玄宗来访 。这是多么好的机会!但是孟浩然的第一反应是钻入床底躲了起来 。
唐玄宗早已听说过他的诗名 , 很是高兴 , 便请他出来一见 , 关切地问他 , 最近有什么新作啊?机会又来了!但是孟浩然竟然诵起那首有抱怨之嫌的《岁暮归南山》 , 皇帝一听“不才明主弃” , 脸都绿了 , 便说“卿不求仕 , 而朕未尝弃卿 , 奈何诬我?”明明是你自己不求官做 , 又不是我不用你 , 干嘛赖我!从此便不再用他 。孟浩然就这样亲手断送了前程 。但这只是第一次 。
第二次是46岁那年 , 襄阳刺史韩朝宗非常欣赏孟浩然的才华 , 有意引荐提拔他 , 便与孟浩然约好日子一起进京去朝廷 。结果到了那天 , 孟浩然正好遇上老朋友 , 便一起喝酒 , 正喝到兴头上时 , 韩朝宗派人来接他 , 孟浩然却摆摆手 , “业已饮矣 , 身行乐耳 , 遑恤其它!”我正喝酒呢 , 身心已经很快乐 , 哪还顾得上其他啊!结果就没去 , 也得罪了韩朝宗不再为他引荐 。这显然说明 , 在他心中 , 开心喝酒都远比仕途重要 。
一直到58岁时 , 孟浩然被荆州长史张九龄招至幕府 , 但是没干几天 , 他又辞职回了老家 。
所以别看孟浩然经常在诗中嚷嚷想发达 , 恨无人赏识 , 其实也就是过过嘴瘾 。
【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条非典型成功道路的?】终生未仕的孟浩然后又游历吴越、巴蜀等地 , 写出不少名篇佳作 , 成为唐代山水诗第一人 , 比王维都早 , 与王维并称“王孟” 。
推荐阅读
- 东汉丑女孟光的爱情逆袭 成功嫁给“贤德才子”
- 隐士孟浩然的忙碌 身在田园,心系仕途
- 仁义有时也坏事 诸葛亮“七擒孟获”副作用
- 孟子对曾国藩一生三大影响 曾国藩与孟子
- 后蜀皇帝孟昶有几个妃子?孟昶的后妃结局怎样
- 孟婆汤的制作原料是前世各种情绪下的泪水
- 古人纳凉 李白“裸奔”山林 孟浩然做新发型
- 冯谖“焚券市义” 孟尝君田文的典故“焚券市义”
- 孟子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孔子对孟子有何影响
- 喝酒误事!孟浩然因为醉酒错失为官的好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