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桩奇案,可见女人一旦起了嫉妒心,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三 )


平白无故出了人命 , 茶馆中顿时乱作一团 , 有人认出死者是黄狗儿 , 也知道黄狗儿是个光棍汉子 , 于是赶紧去找黄狗儿的堂弟黄文速来收尸 。
黄文来到之后 , 看了堂兄的死状 , 认定堂兄是中毒而死 , 既然人死在了茶馆里面 , 那么茶馆的主人自然要为此负责 。
黄文将茶馆主人谢成具状控告的衙署 , 县官姓李 , 刚来宁德不久 , 一心想要得到好名声 , 听说出了人命案子 , 立即着手此案 。
茶馆主人谢成被抓到堂上 , 他大呼冤枉 , 自称是老实本分的小买卖家 , 每天到他茶馆里面喝茶的客人络绎不绝 , 同样的水 , 同样的茶叶 , 倘若有毒的话 , 不该就黄狗儿一人中毒 。
此言句句在理 , 然而李县令立功心切 , 不分青红皂白先让人把谢成打了一通板子 , 而后又拿出自己的判断呵斥谢成:“水一样 , 茶叶也一样 , 但水碗不一样 , 你可以单独在碗中下毒 , 只为毒死黄狗儿一人 。 大胆的刁民 , 还不从实供出你与黄狗儿之间的恩怨!”
谢成明明无辜 , 自然说不出与黄狗儿的恩怨 。 他不说 , 李县令就让人打他 , 一连过了三堂 , 谢成被打得皮开肉绽 , 受刑不过 , 只得胡乱招认 , 只求不要再打他 。
如此一来 , 案情查明 , 谢成被定了死罪 , 关进大牢 , 只待秋后问斩 。
谢成之父谢荣 , 见儿子无辜陷于死牢 , 日夜垂泪不已 。 就在老人家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 , 闻听一位姓吴的钦差前往宁德视察民风 。 于是连夜找人写了诉冤的状子 , 等到吴大人的轿子进入城门后 , 立即跑过去大声喊冤 。
随行官差如狼似虎 , 一见有人拦轿 , 立即就要打人 。 吴大人喝止住他们 , 让人将状子拿过来看 。
看过状子之后 , 吴大人认为谢成毒杀黄狗儿一案疑点众多 , 于是接下状子 , 让谢荣回家听信 。
吴大人与李县令交谈之后 , 要求重新审查此案 。 有道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 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不敢违拗上差的吩咐 , 只好派出人手重新调查 。

就在当夜 , 吴大人被一个奇怪的梦惊醒 。 他梦到一只黄狗从黑暗中蹒跚走出 , 嘴里叼着半块玉 , 半只鹅 。
这个梦好生奇怪 , 吴大人睡意全无 , 在屋中来回踱步 , 思索这梦中所见究竟该如何解开 。
突然 , 吴大人止住脚步 , 双眉紧锁 , 似乎悟出了什么 , 他自言自语道:“黄狗 , 死者的名字不正是黄狗儿?半块玉 , 半只鹅 , 凑在一起 , 不就是玉娥 。 莫非黄狗儿的死 , 跟一个叫玉娥的女人有关联 。 ”
次日 , 吴大人立即要求李县令升堂 , 并派人将黄文找来 。
公堂之上 , 吴大人问黄文:“你家可有一个女子名叫玉娥?”
黄文说:“回大老爷的话 , 小人的家里没有玉娥这个人 。 但村里有个女人 , 名字就叫玉娥 。 她是汪赭仔的妻子 , 汪赭仔离家出走 , 一直没有音信 , 这个女人守着活寡 , 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过活 , 她经常到小人的堂兄黄狗儿家中借米 , 听人说——”
“有话就说 , 不许隐瞒 。 ”
“是 。 ”黄文赶紧说 , “听人说见过玉娥三更半夜到小人的堂兄家 , 进去后就没见出来 , 小人的堂兄是个无妻无儿的光棍儿 , 而那个玉娥又没有了丈夫 , 只怕两人有了苟且之事 。 ”
黄文一番话 , 顿时有了眉目 。 吴大人吩咐李县令 , 速速派人去将玉娥抓来 。 两个时辰后 , 玉娥被锁到堂上 。 吴大人让她说出与黄狗儿私通 , 又如何害死黄狗儿的经过 , 她咬紧牙关 , 不肯承认 。 于是 , 吴大人下令 , 对她施以大刑 。

一番折腾 , 玉娥自知活不成 , 于是招出实情:“小女子与黄狗儿私通属实 , 只因他喜新厌旧 , 与小女子的长女桂馨私通 , 而将小女子抛却 。 故此 , 小女子妒恨 , 用一锅肉汤毒死了他这个无情之人!”
有了供词 , 吴大人又派人将桂馨抓来 。 不等用刑 , 桂馨就主动说了实话 , 承认与黄狗儿私通属实 。
如此 , 案情真相大白 。 谢成无辜受屈 , 立即释放回家 , 并给予二十两银子以示安抚 。
玉娥实属淫妇 , 因嫉妒而杀人 , 罪不容恕 , 判“大辟”之刑 , 秋后问斩 。
桂馨明知其母与黄狗儿有染 , 不但不加以制止 , 反倒绕过其母 , 偷偷与黄狗儿私通 , 此乃是对人伦人道的大不敬 , 如猪狗无异 , 判绞刑 。
黄狗儿既与玉娥私通 , 又与桂馨私会 , 此乃禽兽行径 , 死有余辜 , 不值得同情 。
【清代一桩奇案,可见女人一旦起了嫉妒心,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