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扬子江:1949年中英长江炮战的历史揭秘

渡江战役前一天,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若无其事地闯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区 。解放军前线向鸣炮警告,紫石英号不予理睬,并展开大幅英国国旗以表明身份,交涉逾一个小时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紫石英号之间发生了交火 。
合作:北京电视台《档案》 整理:烟子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云集长江北岸,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一千多华里的战线上严阵以待,积极准备渡江作战 。对岸,战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沿江设防,构筑立体防线 。国共双方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
当时,国共和谈正在进行着,国民党希望划江而治,这在当时的实力对比下根本是不切实际的,蒋介石自己也知道,早已经准备着逃往台湾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谈最后期限是4月20日,不签字,就打 。
4月20日清晨,长江之上雾气弥漫,漫漫江水缓缓东去,显得特别平静 。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分钟之后,一场震惊世界的长江事件即将发生,由此引发了一场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外交较量 。
渡江战役前一天,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若无其事地闯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区
4月20日,距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只剩下一天的时间 。长江北岸,解放军渡江作战部队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一门门大炮直指长江南岸,等待着总攻时刻的到来 。前沿阵地的解放军观察哨所高度戒备,透过望远镜,密切监视着对岸的一举一动 。
上午8点30分,江面上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解放军八兵团炮兵三团位于镇江以东45公里的三江营阵地观察所突然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
焦山下游约500米处,从薄雾中渐渐露出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一艘军舰在晨雾笼罩中,若隐若现,自上海方向由东向西驶来,若无其事地闯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区 。
这两军对峙阵前,怎么会突然冒出一艘不明军舰?这到底是哪国的军舰呢?观察所立即把这个情况向团指挥所报告 。只见这艘军舰开足马力溯江而上,离解放军的阵地越来越近 。透过晨雾,观察所炮兵已经清晰看到,军舰悬挂着英国米字旗,编号是F116 。
它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快速护卫舰 。
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之后的100年间,外国兵舰在中国内河可以说是横行无忌 。直到1943年中英签订《中英新约》,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才被废除 。
既然已经废除了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为什么紫石英号还会在这个时候进入长江出现在国共两军阵前呢?
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获取长江上海至南京段航行权有其不可告人的军事目的
1948年末,解放战争大局已定,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岌岌可危 。英国政府见国民党大势已去,要求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拉福 斯玳文逊,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如下请求: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请求实施英国在长江上海至南京段江面上的航行权,并在首都南京停泊一艘皇家海军护卫舰或驱逐舰 。
表面上,英国政府是为了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救助大使馆及英联邦国家侨民,但实际上,它有两个目的:首先,当时与南京地区的电报联系不仅慢,而且经常出错,因此,在一个港口停泊一艘配有先进通讯设备的军舰,有利于南京的英国大使馆与外界的联络 。其次在南京停泊的军舰,可以凭借非常先进的无线电窃听技术,监听国民党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电报波长,获取急需的情报 。
1948年11月,国民党南京政府同意了英国政府的请求,军舰每月轮换一次 。
斯玳文逊知道长江水域国共军队即将发生大规模战役, 1949年4月7日,他致电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请他不要在这个危险时刻派舰来南京轮换伴侣号 。但梅登不以为然,解放军的炮兵在他眼里只是小米加步枪,是不会主动对英舰开炮的,即使开炮也不会对英舰构成威胁 。4月16日,梅登决定仍派紫石英号前往南京,19日早上8时,紫石英号从上海前往南京 。就这样,4月20日,经过一天的航行,紫石英号出现在国共两军阵前 。
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警告,紫石英号非但置之不理,反而向解放军开炮,事件爆发
面对这突然出现的紫石英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官兵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呢?
在渡江战役前,中共中央有命令:如果和帝国主义军事力量发生冲突,我们不要打第一炮、第一枪,不要挑起冲突 。如果他们敢于先打第一炮、第一枪,就要坚决予以回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