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古猿进化成了人类?科学家提出“海猿”设想,颠覆认知( 二 )


所幸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未被后代的科学家放弃或者推翻 ,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寻找中途进化的化石证据 。 根据现在找到的化石证据 , 我们可以大致罗列出人类起源的时间表 。 最早的古猿生活在1400万年前到800万年前 , 到了南猿则生活在550万年前到130万年前 , 猿人则出现在120万年前到20万年前 。 随着化石的不断发现 , 这一时间表也会发生变化 , 且其中的许多数值都是推断得到的“约数” 。

但是显然 , 化石证据当中 , 从古猿到南猿时期是有断代的 , 这一断代的时间250万年 , 当然也有不同划分标准指出有400万年 。 目前这一时期并未找到任何过度生物的化石 , 难道古猿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南猿?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
所以对于这一空白期 , 不少科学家提出了其它的设想 , 其中一种说法颠覆了现有的认知 , 他认为那一时期地球的板块出现了剧烈的变化 , 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海洋 。 那么陆地上生存的古猿为了生存 , 就不得不下海 , 在海中的这段时间它们的体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 所以人类真正的祖先应该是从海里走上陆地的那群“海猿” 。 这一特殊阶段刚好可以填补住进化史的空白位置 , 因此还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

神秘的“海猿说”
相信不少女孩儿在小时候都有成为“美人鱼”的梦想 , 毕竟海洋占据了地球近71%的面积 , 其中更是有着丰富的资源 , 重要的是故事里的人鱼都有美丽的容貌、动人的歌声和绚丽的鱼尾 。 如果追根地球生命的溯源 , 那么一定都是来自海洋 , 所以一些说万物最早的祖先都是“鱼”的言论其实是有道理的 。

“海猿说”是在1960年时 , 一名叫做阿利斯特·哈代的英国人类学家提出的 , 他认为人类的祖先在上文所说的空白期间是进入了海洋 , 并且在海里生活了很久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在陆地上寻找这一过渡时期化石的根本原因 。
根据哈代的描述 , 在这期间 , 非洲有大部分地区都被海水淹没了 。 这时有一支古猿下海生活 , 并且在海里完成了部分进化 , 最终它们又走上了陆地 , 成为了人类的祖先 。

除了地质变化的必要条件导致古猿下海以外 , 他还从人类进化的结果向前推导 , 得出了不少人类是由海猿进化而来的证据 。 第一 , 就是我们体表的毛发十分稀疏 。 这时一定有人会说 , 白种人的体毛明明特别的浓密 , 需要注意我们是将所有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进行对比 , 就拿我们和猩猩相比 , 人类的体表确实更加光滑 , 即使有毛也大多是细小的汗毛 , 当然头发并不算 。

第二 , 皮下脂肪的存在 。 其他的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 , 可是人类却有 。 这种脂肪在真皮层之下 , 主要作用是贮存能量和绝热 , 这一点和水下的其他哺乳动物十分相似 。 此外 , 皮下脂肪需要特别区分真皮层脂肪和筋膜层脂肪 , 其中真皮层脂肪是我们特有的 。

第三 , 我们的眼泪是咸的 。 虽然我们不像鲛人那样 , 流泪就能掉珍珠 , 但是通过眼泪来排出身体当中多余的盐分 , 确实和其他的灵长类生物完全不同 。 这一特征通常出现在水生生物当中 , 比如我们熟悉的海豚和海豹 。
科学家认为陆地的哺乳动物对于盐的需求得到满足后 , 它们就不会再食用盐 , 它们对于身体内的盐分感知极为敏感 , 鲜少会让身体出现食盐过多的情况 。 但是人类却不同 , 即使是现在我们也需要按时摄入盐分 , 至于盐分的多少 , 我们感知不到 , 即使吃多了也可能是味觉感知 , 身体并不会有太大的反应 , 因此我们并不具备自我调节盐分的能力 , 这和海洋中的生物更加相似 。

第四 , 我们身体特殊的潜水反应 。 当人类潜入水中时 , 体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肌肉紧缩 , 血管的血流量减少 , 心跳速度迟缓 。
人类潜水时 , 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血液不再供给皮肤组织、骨骼以及其他器官 , 而是全部输送到大脑和心脏 , 使那里的细胞能够在几十分钟的时间中不会因缺氧而死亡 。

最后 , 就是人类天生的亲水性 。 孕妇在水中分娩会更加容易 , 而且刚出生的婴儿是天生会游泳的 , 对于水的依赖性也很强 。 这种喜好可能会延续几年 , 事实证明 , 确实没有几个小孩子不爱玩水 , 即使是路边的小水洼 , 看到以后也要去踩一踩 。
体毛稀疏的其他成因
支持海猿说的科学家认为最有力的证明是人类体毛稀疏的表现 , 确实 , 单从这一点来看 , 我们和其他的灵长类生物差距非常明显 。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异议 , 认为我们光滑的皮肤和褪去毛发的表现是出于适应陆地的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