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起源在哪?
古代老师喜欢“打屁股”除臀部生理上适合体罚、不易致残和外露外,还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 。“打屁股”这种教育方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从《易经》上可窥一斑,第43夬卦第四爻是“臀无肤,其行次且”,第44姤卦第三爻是“臀无肤,其行趑趄” 。这两则卦爻意思相同,都用“臀无肤”来表述观点 。为何“臀无完肤”?不就是笞打所致嘛,不然也不会连走路都不稳 。
【古代“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起源在哪?】对于“打屁股”,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中说得更加清楚,卷二《虞书·舜典》称:“移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
舜帝在器物上刻画过五种常用的刑罚,其中的“扑作教刑”就是用木棍抽打作为学校的教规,可见“棍棒教育”在中国的历史有多么悠久 。
到周代,允许体罚学生被进一步明确 。《周礼·春官》“小胥”条称:“小胥掌学士之征令而比之 。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 。”小胥相当于助教,协助大胥召集学舞蹈的卿大夫这类贵族人家的子弟,负责点名,发现有迟到的便用觵爵来罚他喝酒,对练习懒散不积极的可以用鞭子或木棍抽打 。此后“棒打”成为古代教育的常规手段 。
但古代的“棒打”是有严格规定的,并非“随便打” 。要讲“礼”,不能与儒家教义冲突 。打学生屁股不宜打得太重太狠,不扒裤子,不摁地上,执行时喝令学生趴在条凳上再打 。
已故现代作家沈从文对自己当年学校“打屁股”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两方面总得各挨顿打 。在学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 。处罚过后还要对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忏悔 。”
这种打屁股是对普通学生而言,如是秀才或是中举子则不能随便打 。明清时期要报告地方官,先革去其身份后方可“棍棒侍候”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