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判案非杜撰 曾经竟反皇帝的腐
郭天印迷恋狄仁杰50载,从迷恋到研究,自费寻访狄仁杰曾走过的地方,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狄仁杰的珍贵史料,并即将完成30万字的传记文学《狄仁杰传》 。他所说的这有关狄仁杰的一切都是有根有据,有理有证的,这位传奇神探其实更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廉吏能臣 。廉政在任何时代都需要 。在郭天印看来,廉洁是手段,勤政才是目的 。官员拥有统筹规划,治理一方的权力,就有为那里的老百姓造福一方的责任 。
作为官员,两袖清风是人格的保证,为官的底线;造福百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是为官的根本 。也就是说,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无论个人如何清廉,都算不得是好官清官 。郭天印说,狄仁杰恰恰就是一位即清廉又足智多谋、勤勉为政的能臣廉相 。狄仁杰20多岁在太原当法曹参军,当时太原城里的最高长官蔺仁基就给出了:“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的评价 。
神断不是小说传奇堪称史上最牛法官
既然,大家更熟知狄仁杰断案的神奇,那么,历史上狄仁杰是否真的如此神断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数字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6年),狄仁杰任职于中央最高司法机关大理寺,担任大理寺丞,负责审理来自全国的大案要案 。狄仁杰刚一到任就发现大理寺所设的监狱里已经再也塞不进人了 。
办公桌上更是积案如山,几年前的案子都还未曾审理 。狄仁杰压根没有去关注其余几位同事异样的眼神和议论,埋头处理积案 。而那些堆积了几年的疑难案件在他手里也如砍瓜切菜般,一年时间竟把所有积案审理完毕 。这案子有多少?没人记载,但其涉案人数可有准确记录——一万七千人!
更牛的是这一万七千人在结案之后竟无一上访!无一申诉!无一喊冤!倒是到大理寺为狄大法官送匾喊青天的来了不少 。不服不行,神断狄仁杰那真不是小说杜撰 。正是由于狄仁杰在大理寺的杰出表现,年末官员测评时,他的上司张文瓘给他评了个“中上” 。这个评级被朝廷派来大理寺审查官员政绩的宰相刘仁轨看到了,问也不问就把这个“中上”给划掉,改为一个更下层的级评 。
因为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宰相觉得一个刚刚当了一年的法官,居然就能评“中上”有点太破格了,事实上,一般来说,似狄仁杰这样的新人,给了中下也蛮不错的了 。然而,对于刘大宰相的这个更改,同是宰相的张文瓘不干了,便去找刘仁轨说理 。当刘仁轨知道“一万七千”这个数字和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后,也觉得不可思议,对这个年轻人的敬佩不禁油然而生,最终大笔一挥,将那更改过的级层再次更改,定为“上下”,比原先的“中上”还提高了一个级别 。
自己不贪财不算啥,反腐反到皇帝头上
说狄仁杰断案如神,其实狄仁杰的医术更神 。早年,就在狄仁杰赴长安参加科考的路上,在华山脚下恰遇有人求医 。有一富家小儿鼻子上长了瘤子,几乎遮住了眼睛 。家人遍求天下名医,不得而治,无奈只得在大路边插起“丝绢两千匹”的重赏招牌,以图碰碰运气 。狄仁杰路过此处,仔细察看一下那病人,便自报家门,说自己能治 。
说着便取出随身所带医疗器具,闪闪银针,等到几针下去,不过多久,这瘤子还真没了 。病治好了,狄仁杰上马便走,急着要赶自己的路 。而那病人家长则一定要支付原先招牌上所定两千匹丝绢以做疗费犒赏,因为,在他看来,这么大的事,不能失信于人啊 。然而,狄仁杰一口拒绝,说自己不是靠医术挣钱的,只为治病救人而已 。
要知道,两千匹丝绢,如果在今天,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大约是三百多万啊!这可是正当报酬,不是额外红包 。但对狄仁杰来说,那就真是视金钱如粪土了 。当然,这件事充其量只是狄仁杰清廉一生的一个标志,而狄仁杰自从踏上仕途到官居首席宰相,终其一生都保持了清正廉洁 。更有甚者,这位清官不仅洁身自好,还把反腐的工作做到了皇帝头上 。
那是在狄仁杰担任御史的时候,御史台,在唐代这个地方就是专门给高官挑刺的地方,当然也包括挑皇帝的刺儿 。作为御史的狄仁杰,所参的第一个人竟然就跟皇帝有关,而且可以说涉及的就是皇帝的腐败问题 。那是公元675年,唐高宗和武后从洛阳回长安 。
临走时安排当时分管全国农业的司农卿韦弘机把洛阳的皇宫装修一下 。高宗也知道那帮御史不好对付,从国库里拿这一大笔钱肯定是要惹麻烦的 。于是,不仅不给钱,还反问韦弘机说,装修好点不多花钱,能行吗?而韦弘机也竟满口应承说,不用国库的钱,陛下您就放心吧,这事我肯定给您办漂亮 。
推荐阅读
- 狄仁杰靠肉体上位 与武则天真的有一腿吗?
- 狄青闯三关的爱情故事 狄青的老婆介绍
- 揭秘狄仁杰 一个既当过囚犯又做过法官的人
- 教授解密狄仁杰 历史上没“元芳”这个人
- 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的人 与狄仁杰有何关系
- 狄仁杰一生有四个闪光点 品德高尚是其一
- 北宋名将狄青 天下第一名将的成长之路
- 武则天为何就听狄仁杰的话,曾劝武则天戒色!
- 狄仁杰无法查出真相的案件 太子李弘身死疑云
- 狄仁杰死后武则天痛哭 两人关系不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