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现在是瞥见C/2021 A1号彗星的最佳时机 。 它还被称为Leonard彗星 , 以其发现者Gregory Leonard--亚利桑那大学月球和行星实验室的一位高级研究专家--命名的 。 每天晚上 , 在晴朗的天空下 , LPL的卡特琳娜巡天系统的天文学家们都会扫描天空中的近地小行星--有可能在某个时刻靠近地球的太空岩石 。
在1月3日的一次例行观测中 , Leonard在莱蒙山顶用1.5米望远镜拍摄的四张图片序列中发现了一个模糊的光斑在星域背景中的追踪 。 他表示 , 这个点的模糊外观再加上它有一个尾巴的事实 , 他断定自己是在看一颗彗星 。
“考虑到这颗彗星当时约在4.65亿英里之外 , 跟木星的距离差不多 , 尾巴出现在这些图像中的事实非常了不起 , ”Leonard说道 。
像伦纳德彗星这样的大多数长周期彗星都来自奥尔特云 , 这是一个围绕着太阳系的巨大区域 , 没有任何航天器曾经接近过 , 甚至连两个旅行者探测器也没有 , 它们已经正式离开太阳系并进入星际空间 。
在那里 , 悬浮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巨大星际虚空中的数十亿颗轨道彗星会在遥远的太阳和银河系其他地方之间的极弱引力的微妙拉锯战中保持平衡 。 这种不稳定的力量平衡的轻微扰动可能会使一大块冰和尘埃离开奥尔特云并将其送入走向太阳的轨道 。
Leonard解释道:“当拔河比赛被我们太阳系的引力所赢得时 , 一个天体可能开始向内移动 , 并随着它越来越接近太阳而加速 。 ”
金星上的流星雨?
Leonard彗星在12月12日(美国时间)最接近地球 , 此时它离地球仍有2100多万英里 , 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88倍 。 目前可以在晚间天空的低处发现这颗彗星 , 也就是在日落之后 。
12月17日 , 这颗彗星预计将非常接近金星 , Leonard称之为宇宙中的一次亲密接触 。 “存在一个很小的机会 , 即金星将通过足够接近彗星的路径 , 它可能在其大气中拾取一些尘粒并在我们的邻星上产生流星雨 。 ”
Leonard指出 , 有时被称为“黄昏之星”的金星目前在日落前后在西南方的天空中非常显眼并且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路标以帮助天空观察者定位彗星 。 “从12月13日开始 , 这颗彗星将在日落后出现在地平线上 , 非常低 。 从现在起到圣诞节前后 , 它将掠过西南偏西的地平线 。 它离地平线如此之近的事实使得这颗彗星的观测有点挑战性 。 ”
尽管如此 , Leonard还是鼓励人们去尝试一下 , 他解释称 , 观察者可能会从一种叫做前向散射的效应中受益 。 当它接近太阳时 , 彗星的尾巴和“彗星”--一团尘埃和气体--可能会从后面散射阳光并有可能极大地提高彗星的亮度 。
“我觉得即使是普通的观察者也会有一些东西可以看到 。 给自己找一个黑暗的天空 , 拥有良好的地平线视野 , 带上双筒望远镜 , 我想你可能会得到回报 , ”Leonard说道 。
不是第一次访问地球周边地区
Leonard彗星对内太阳系并不陌生 。 大概8万年前 , 尼安德特人可能已经抬头看了看夜空并相互指出了这颗有着明亮尾巴的奇怪的星星 。 它跟太阳的第一次相遇将Leonard彗星推回了太空深处 , 只是在约4万年后才转过身来并开始了另一次朝向太阳的旅行 。 然而在这次访问中 , Leonard彗星是没有回程票的 。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这颗彗星 , ”Leonard说道 , “它正在以逃逸速度飞速前进 , 每秒44英里 。 在围绕太阳的弹弓飞行之后 , 它将被弹出我们的太阳系 , 它可能在数百万年后跌入另一个恒星系统 。 ”
Leonard表示 , 一颗彗星像这颗彗星一样在离太阳那么远的地方爆发活动是不寻常的 , 当时它第一次出现在卡塔琳娜巡天的1.5米反射望远镜中 。 卡塔林娜巡天是发现近地小行星和许多彗星的主要望远镜 。 当时 , 它太远了 , 太阳无法将水冰--大多数彗星的主要成分--加热成一个流动的水汽尾巴 。
“水冰以外的东西被太阳辐射所激发 , 产生了这种脆弱的大气层--可能是冷冻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氨气 , ”Leonard说道 。
这颗彗星非常暗淡 , 比人眼所见的要暗淡40万倍 , 只有在望远镜的大型光学设备和极其敏感的照相机的配合下才被发现 。 卡塔林娜巡天在图森北部的圣卡塔利纳山运营着四台望远镜--一对望远镜在比格洛山上 , 另一对在莱蒙山的山顶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彗星头部是绿色的而不是它们的尾巴?意外发现解开90年之谜
- 太阳系有三处“异常”被发现,科学家:可能和外星文明有关系
- 人类已经被困在了太阳系:除了光速之外,氧气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 宇宙漆黑一片,为什么太阳光照不亮太空?光去了哪里?
- 小恒星靠近地球致辐射增大?空间天气专家:别信!
- ?通往外星人的历史路径
- 探测器到达216亿千米外,得到一个悲观的结果:无法飞出太阳系
- 太阳系或许不会被“降维打击”,但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糟
- 是什么导致小行星“活跃”?为什么小行星会释放质量?
- 三体人为什么搜索不到四光年距离的地球存在,还需叶文洁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