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曾引领时尚:坐奔驰车最喜欢摄影和巴黎香水
慈禧引领时尚:以往很多图书将慈禧太后描写成刁钻毒辣、不可一世的末世“女王” , 这只是由于政治权威湮没了她的女人特质 。这位讲究品位、时尚的“老佛爷” , 率先接触并享受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现代物质文明 , 她享用电灯 , 乘坐奔驰车 , 最喜欢摄影和巴黎香水 , 她的意识形态在不断更新 , 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 而这也增加了她对“西洋物件儿”的喜爱 , 以至于其在颐和园内还引领了一股西洋风 。而这股西洋时尚风最终刮出了颐和园 , 吹向了北京城乃至全中国 。
清漪园自1888年更名颐和园后成为慈禧太后常年驻足之地 , 颐和园不仅见证了慈禧太后施展政治权威的“女王”一面 , 也遍布着她作为“中国第一女人”引领时尚的足迹 。
电灯照亮颐和园
颐和园乐寿堂正中 , 悬挂着一盏五彩缤纷的玻璃吊灯 , 而慈禧太后可以说是北京使用电灯的第一人 。有电之前 , 皇宫的室内照明多用蜡烛 , 间或使用油灯 。清代晚期 , 国外的蜡烛进入中国 , 被称为“洋蜡” , 和本土的自产蜡烛混用 。当时清宫不同等级的嫔妃享用“洋蜡”有固定的数量和规格 。
让电灯照亮颐和园这件事开始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 , 翌年正式投入使用 , 不幸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 把颐和园内的电灯和电灯公所毁坏殆尽 。慈禧太后避难回京重新入住颐和园 , 又令人重新操办 。1901年 , 邮传部左侍郎盛宣怀花费5万两白银重修电灯公所 , 并且在德国荣华洋行购买机械设备 。买设备也买来了服务 , 德国荣华洋行专门派技术人员协助 。1903年 , 慈禧太后住进颐和园 , 电灯又亮了 。
关于颐和园的电灯有一则趣事:1903年有位德国商人意图将西方电气商品打进中国市场 , 但慈禧反对 。外国商人懂得 , 要想打开中国市场 , 首先要让慈禧带头用电灯 。于是重贿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莲英 。他们趁慈禧外出之际安装了电灯 。
傍晚慈禧一进乐寿堂就质问:“我一走 , 你们为何在殿内张挂那么多的各色‘茄子’?”李莲英叩头请安后恭问:“老佛爷 , 该上灯了吗?”慈禧说:“上 。”李莲英将门后的电灯开关打开 , 即刻灯光大放异彩 。慈禧惊喜地问:“这些‘茄子’一下子全亮起来了 , 到底是些什么玩意儿?”李莲英毕恭毕敬奏道:“这就是电灯 。”他说 , 用电灯方便、干净、明亮、安全 , 老佛爷用上它可以“添福添寿” 。从此慈禧开始用电灯 , 中国各大城市慢慢开始用电 。
直到1908年慈禧死后 , 隆裕皇太后宣布不再到颐和园来 ,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历史使命正式结束 , 电灯公所的使命也到此为止 。1931年 , 颐和园电灯公所的发电设备依然保存完好 。当时的管理者想把它拍卖 , 拍卖所得用以购置接送游人的游览车 , 但这个打算没能实现 。到了1935年 , 张学良把这套设备拆走 , 运到了陕西 。
如今 , 昔日的两个大吊灯仍保留在颐和园 。其中一盏挂在排云殿正殿 , 另一盏挂在乐寿堂 。这两盏吊灯 , 式样讲究 , 有个别灯泡现在已经丢失 。最惹眼的是 , 其中一个吊灯的灯泡前面带个尖 , 里面的灯丝是圆圈状的 。颐和园在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时 , 联合国派专家来考察这两盏吊灯 。专家们见到这个前面带个尖、“90岁高龄”、一通电还亮的御用电灯泡非常惊讶 。可以说 , 慈禧太后直接促进了中国电业的发展 。
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
位于颐和园东大门不远处的“德和园”是昔日帝后妃嫔看戏的戏园子 , 这里举办过“清朝帝后用品展览” 。其中有一件堪称稀世珍宝的“老爷车” , 也就是当年慈禧太后的御用汽车 。这件文物至今已有一百岁 , 黑色木质车厢、黄色木质车轮与辐条、铜质车灯、实心轮胎、两轴四轮 , 是一辆在今天看起来依然“拉风”的敞开式古典汽车 。从外观看 , 它更酷似昔日的四轮马车 。
车厢内设有两排座位 。前排座位是司机席 , 后排座位则是乘客席 , 前排只能乘坐一人 , 后排可以乘坐两人 。在车厢的上方撑有一顶由四根立柱支起的车篷 , 车篷的四周围缀有黄色的丝穗 。发动机则被巧妙地装置在乘客席座位下面 。经专家考证 , 这是一台横置式气缸、1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 。
推荐阅读
- 慈禧珍贵遗物次首面世 曾遭孙殿英随手遗弃
- 大太监传奇 慈禧为李连英打破祖传规矩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慈禧说了什么话吓得奕譞几天睡不着觉?
- 明王朝一起似曾相识的冤案 都是限时稽凶惹的祸
- 李鸿章孽报应在子孙身上吗?他曾孙竟这样悲惨
- 曾经的‘陇南5国’ 平级的陇南曾也有独立政权
- 1900年慈禧西逃山西 曾因吃得不爽逼死县太爷
- 两幅慈禧肖像留下的千古谜团 哪个慈禧更真实
- 慈禧凌辱身边的宫女 尺度让人难以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