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隐藏属性:纸醉金迷令人疯狂( 二 )


作为虚拟财产中最著名的一种 , 比特币从头到尾都诞生于网络 , 成长于网络 , 至今没有任何的实体等价物与其进行绑定 , 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拟物品” 。 所以 , 当一个虚拟货币都可以被贩卖到数万美元的时候 , 一块位于“虚拟世界”的“地产”可以卖数百万美元 , 似乎不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
甚至相比起完全虚无的虚拟货币 , “虚拟地产”至少有一个根植于真实公司的“元宇宙”平台作为载体 。 但是 , 并不能说明“虚拟地产”就比虚拟货币更保险 , 更有价值 , 在小雷看来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 。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要反驳小雷:“虚拟货币是虚拟货币 , 元宇宙是元宇宙 , 怎么可以混为一谈?” , 实际上 , 虽然概念不同 , 但是作为虚拟经济的一部分 , 小雷认为虚拟货币与依托于“元宇宙”诞生的“虚拟地产”都是基于用户本身对其的价值定义所诞生的 , 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物进行支持 。
甚至如今在炒作“虚拟地产”的人都是之前在炒作虚拟货币的人 , 当虚拟货币进入价格稳定期后 , 他们就开始转而寻找其它的目标 。 而且 , 近期的虚拟货币价格十分动荡 , 比特币等主流货币已经持续多日下跌 , 虚拟货币的主要持有者们需要有一个渠道来证明虚拟货币的价值 。
那么 , 我们要如何证明一样东西拥有一定的价值呢?自然是用它来购买一些东西 , 目前支持虚拟货币购买实物的网站并不多 , 而且往往无法购买一些昂贵物品 , 很难给外界带来虚拟货币也是“有价值”的假象 。 所以 , 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元宇宙上 , 更准确的说是元宇宙中的“虚拟财产” 。

通过买卖“虚拟地产”等NFT物品 , 他们可以轻松打造数十万、数百万美元购买一个“虚拟物品”的新闻 , 让大家意识到虚拟货币和虚拟财产的价值 。 实际上 , 这些豪掷万金的用户在购买类似产品时所支付的基本都是虚拟货币 , 并不能够等同于现实货币 , 当虚拟货币市场震荡的时候 , 你手持的财产就会迅速贬值 。
就以上文提到的林俊杰为例 , 其所投资的“虚拟地产”在经过20天的时间后 , 价值已经缩水近半 , 原因就是作为Decentraland世界主要交易物的MANA , 单个货币的价值从20天前的4美元降到了3.36美元(截止至11日) 。 所以 , 在“虚拟地产”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 仅仅是虚拟货币的贬值就能够让你的“虚拟资产”大幅度缩水 , 比现实房市刺激无数倍 。
而且 , 这些“虚拟地产”都是基于平台存在的 , 如果平台无法继续运营或是运营方跑路 , 导致平台消失 , 那么这些“虚拟地产”的价值毫无疑问将会直接归0 , 即使你愿意1折出售资产也不会有人愿意接盘 。 归根结底 , 这些数据本身就是虚拟的存在 , 仅仅是一串代码 , 其本身并不对应实物也没有实际的价值 , 如果说炒股的风险是10 , 那么炒虚拟地产的风险可能是100 。
道理大家都懂 , 只是不相信自己是接盘侠
实际上 , 此时入场的人大多都明白这个道理 , 他们只是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人 , 而在“虚拟地产”概念持续炒热的环境下 , 他们就拥有轻松赚取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回报的机会 。
用一个常见的游戏作比喻——击鼓传花 , 如今的“虚拟地产”市场就是在进行着一场多人参与的击鼓传花 , 你只能寄希望于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 , 否则将会血本无归 。

近日 , 央视等媒体就再一次提醒大家注意“元宇宙”骗局 , 市面上已经涌现出大量利用“元宇宙”概念来炒作“虚拟资产” , 骗取用户投资或是充值的案例 , 很多所谓的“元宇宙”本质上就是一个粗制滥造的游戏甚至是仅显示物品和社区的“购物平台” 。
当你被这些花里胡哨 , 冠以各种“中国首创元宇宙房地产”、“中国首个元宇宙社区”等名号的App或游戏所吸引时 , 其实就已经踩进了他们的陷阱之中 。 作为背后的操盘手 , 他们甚至不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就可以将整个市场的交易价提升到数万乃至数十万 , 因为一切交易都是虚拟的、是不需要经过政府部门审批、核实的 , 你除了账号上的一段代码 , 什么都没有获得 。
所以 , 不要真的觉得目前的“元宇宙地产”有价值 , 大概率是被操盘手操作出来的价格 , 当你们挥舞着票子冲进市场 , 并且看着日益攀升的“房价”而沾沾自喜时 , 也许明天就是收割的时候 。

实质上 , 不管是《Decentraland》还是《沙盒》 , 目前都只是借元宇宙的热度炒作起来的一个多人社交社区 , 未来占据主流的元宇宙从他们之中诞生的概率很小 , 还不如去关注腾讯、Meat等头部企业的相关项目 , 至于如今热议的“虚拟地产” , 无非是又一个骗局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