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失联48年,科学家发现其重新向地球发射信号,却为何不高兴?( 二 )


而早在1965年 , 美国就曾经发射过一颗名为LES-1的通讯卫星 , 中文则将其称之为林肯实验卫星一号 。 以美国对这颗卫星抱有的期待来看 , LES-1汇聚了当时全美甚至全世界最尖端的科技 , 预计能够在太空中正常工作长达两年左右的时间 。

可让美国科学家没有想到的是 , 在LES-1发射之后不久 , 整个卫星就彻底和地面失去了联系 。 更令人绝望的是 , 由于社会科技发展的限制 , 人们甚至不知道这颗卫星究竟去了哪里 。 它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 , 彻底脱离了人类的束缚 。
其实就设计方面来说 , 以当时美国人的人造卫星技术 , 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失误才对 。 即便其卫星技术相对比较原始 , 可科学家们依旧在利用属于那个时代的办法去解决了相关的难题 。 虽说方法稍显复杂 , 但绝不能划归到错误上面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 现代卫星一般都显得比较简洁大气 ,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就像精灵一样帮助人类观察监测地球的变化 。 而美国发射的LES-1 , 的确和美观二字没什么关系 。 可如果是从技术角度来讲 , 类似大锤一样朴实无华且厚重的LES-1 , 其实正是为了方便各种技术设备的安装 。
然而让科学家们没有想到的是 , 当LES-1发射升空以后 , 却出现了一系列的意外状况 。 不仅在定位火箭的连接路线上选择失误 , 导致LES-1没有充足的动力进入预定轨道 , 更是由于动量轮停止工作 , 让整个卫星以翻滚的状态在太空中运转 。 只要稍微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就知道 , 当时美国科学家究竟是多么头疼 。

在事故发生以后 , 美国科学家曾多次尝试重新联系到LES-1号卫星 , 只可惜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式 , LES-1都不会做出任何答复 。 无奈之下 , 美国科学家们也只能主动宣布LES-1发射失败 , 在之后的时间里面 , 将不会在为美国通讯技术提供任何帮助 。
然而有关科学领域的事件 , 往往就喜欢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 。 当所有人都放弃 , 甚至早已遗忘LES-1卫星的存在时 , 它却用自己的方式 , 重新进入了人类视野之中 。

失而复得的卫星2012年12月18日 , 一位名叫菲尔斯·威廉姆斯的天文爱好者向英国无线电学会递交了一份报告 。 在这份报告中 , 威廉姆斯记录着自己对某一地外信号的收集 。 在他看来 , 这个频率为237MHZ , 频段为4秒一次的信号 , 和之前的相关无限电信号完全不一样 。 如果英国无线电学会能够对此做出解答 , 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
等到了2013年年初 , 威廉姆斯收集到陌生信号的消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 不少人甚至猜测 , 这是否会是外星生物或者外星飞船发出的信号 , 并借此与我们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 。 毕竟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 , 外星科技文明本就强于地球科技文明 , 能够接收到“外星信号” , 已经是十分了不得的成就 。

可事实上 , 经过英国无线电学会最终分析以后发现 , 原来这个信号是来自于已经和人类失联长达48年的LES-1号卫星 , 与所谓的外星人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 许多猎奇主义者都十分不满 。 只可惜在已经确定的事实面前 , 不满并不会改变任何结果 。
而正当人们为失联卫星重新向地球发射信号而感慨时 , 科学家们反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 卫星消失事件长达48年 , 究竟是如何恢复信号发射能力?更重要的是 , 已经被科学家们定义无法使用的卫星依旧能够发射让人类可以接受的信号 , 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

信号来源与影响为了更好地解释“死亡”接近半个多世纪的卫星重新发生的问题 , 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猜想 , 其中一种可信度最高 , 还有另外一种则拥有更多愿意相信的人 。
首先是辐射带的影响原因 , 在48年以前 , 当LES-1号卫星发射进入太空以后 , 其实最终偏离的轨迹就在范艾伦辐射带区域附近 。 而这条辐射带 , 指的就是近地空间中 , 包围地球的高能粒子辐射带 。 相比于其他高度的空间 , 范艾伦辐射带的高能粒子含量要多出不少 。

不仅如此 , 在范艾伦辐射带之中 , 还分别由内外两层 , 当辐射带中的高能粒子进入人类发生的太空探测器和卫星之后 , 都会对人类科技产品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 只可惜即便是到了现在 , 科学家们依旧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 , 只能让各种飞行器以极快的速度脱离这片区域 。
从科学角度来讲 , LES-1号卫星在抵达范艾伦辐射带并和人类失去联系之后 , 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在范艾伦辐射带中循环往复的运动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也自然会常年受到高能粒子的影响和冲击 。 当高能粒子不断地冲击搭配上LES-1号不断翻滚的运动状态以后 , 也就有了信号重新被人类接受的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