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曹操 最像《人民的名义》中的哪个人?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优秀的公务员 , 20岁出头就当上了首都洛阳的北部尉 , 相当于公安局长 , 后来当过县令、议郎 , 又投身军界 , 镇压过黄巾起义 , 立下军功 。
【年轻时的曹操 最像《人民的名义》中的哪个人?】黄巾起义被扑灭后 , 作为功臣曹操于中平元年(184年)底被朝廷任命为济南国相 , 这一年他30岁 , 比侯亮平当反贪局长时还年轻 。国相形同郡太守 , 但他们在治民理政之外还得考虑如何与所在国宗室处理好关系 , 工作难度比一般郡太守大
济南国归青州刺史部管辖 , 人口大约45万 , 在东汉100多个郡国中属中等的郡国 。
年轻 , 有文凭、有背景 , 实践经验丰富 , 照这样干下去 , 曹操的未来应该一片光明 。
年轻时的曹操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 在他一再要求下 , 当时最善于品评人物的许劭曾给他了一个评价 , 说他是“乱世之英雄 , 治世之能臣” , 曹操对这个评价相当满意 。
黄巾民变结束了 , 全国的局势变逐渐平静起来 , 曹操心里又开始了关于“乱世”、“治世”的思考 , 也许天不亡汉 , 只要天子经过这番震荡能振作起来 , 朝野上下充满正直之士 , 国家的根基还是稳固的 。
在治世里做个能臣也是曹操的人生选项 , 要做能臣 , 就要积累实践经验 , 了解民情 , 增添阅历 , 使自己不断受到历练 , 这次到济南国任职 , 就是一个好机会 。
所以 , 曹操是带着在济南国干出一番事业的心情来的 。然而 , 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走马上任 , 详细了解了济南国的情况 , 曹操高涨的热情和事业心受到了很大打击 。
济南国下面有东平陵、历城等10个县 , 前任的国相干得都不怎么样 , 有的疏于政务 , 在这里混日子 , 有的虽然有所作为 , 但在这里却站不住脚 。归其原因 , 都是地方势力太强 , 这些县令和县长不仅大多数存在严重问题 , 而且互相串通勾结 , 抱成团专门跟上面作对 。
在这中间 , 现任济南王刘康也没有发挥好的作用 , 他与当地官员结成了同盟 , 又和朝廷里的宦官们来往密切 , 上下下下织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 , 不管谁当国相 , 肯合作的好办 , 不肯合作的都让你当不好 , 更别说施展拳脚了 。
失望之后曹操没有气馁 , 他虽然年轻 , 但做事已经相当沉稳 , 手段也逐渐老练 , 再不是当初棒杀权贵的那个小伙子了 。
他不哼不哈 , 一上任先搞调查研究 , 什么都不说 , 什么都不做 , 把事情摸清楚了 , 谁是贪官 , 谁做了什么坏事 , 一一掌握在手 。
正当大家放松警惕的时候 , 曹市长突然出手 , 一口气拿下了10个县官中的8个 , 罪名是贪污受贿 , 滥征税费 , 为地方黑恶势力当保护伞 , 鱼肉百姓等等 。
给这些人找罪名是很容易的 , 都有事实 , 都人所共知 , 赖不掉也跑不了 , 关键是敢不敢干 。曹市长连大宦官的亲叔都敢往死里打 , 收拾这些小鱼小虾更不在话下 。
被抓被免的这些人自然不甘于吃亏等死 , 他们的家人赶紧通过各种关系疏通 , 有的跑来向曹市长求情 , 有的去刘康那里诉苦 , 还有的利用各自的关系到朝廷里找人 , 想从上面施压 。
刘康也傻了 , 没想到还有人真不怕死 。官场其实就是这样 , 越在意越忌讳别人越不把你当回事 , 你真要耍起横来 , 阎王小鬼都怕你 。国相虽然名义上是刘康这个济南王的属下 , 但按照体制国相并不归所在国的封王管 , 既不用汇报工作 , 做任何事也不需要事先请示 。刘康平时耍横是因为没有遇到硬人 , 看到曹操油盐不进 , 刘康表面上也退缩了 。
这样 , 曹市长的反贪风暴一下子就刮了起来 , 受到济南国百姓的欢迎 , 大家觉得总算等来了个不混日子敢干事的好领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