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曹操 最像《人民的名义》中的哪个人?( 二 )


贪官污吏是下面作奸犯科者的保护伞 , 上面的人收拾了 , 下面不用再招呼 , 各种恶人都看不到了 , 一部分改邪归正 , 一部分跑到了周围郡国 。
济南国政教大行 , 一郡清平 。
表面看来正义战胜了邪恶 , 但是问题绝不会这么简单 , 本朝官场上的黑暗显然不是一次廉政风暴就能解决的 , 实际上曹操捅了个蚂蜂窝 。
表面的胜利 , 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危机 , 奸恶势力之所以奸恶 , 缘于那是一张看不见却很可怕的网 。你要了人家的脑袋 , 关了人家的人 , 砸了人家的饭碗 , 这些人就会跟你拼命 。
告黑状的 , 搞恐吓的 , 在社会上造谣的 , 都冲着曹操来了 , 主管地方官员纠举工作的青州刺史那里 , 以及朝廷主管官员廉政建设的御史们手中 , 都收到了大量告曹操状的检举信 。
在这种情况下 , 有人或许会收手以求自保 , 但曹市长不管 , 半途而废不是他的性格 , 刮完反贪风暴他还有另一记重拳要打出 , 那就是禁淫祠 。
淫 , 泛滥的意思;祠 , 指的是各种为死人活人建立的祠庙 。
济南国的这些祠庙祭祀的是一个叫刘章的人 , 汉文帝时被封为城阳景王 。作为保护刘氏皇室的功臣 , 逐渐演化为维护大汉统治的保护神 , 无论西汉还是东汉 , 刘氏皇权每当面临危机时 , 不希望改朝换代的人都会想起城阳景王来 , 给他修庙祭祀 。
说起来这只是大家愿望的一种表达 , 也无可厚非 , 但这种活动越来越厉害 , 已经过了头 , 不仅城阳景国修了好多祠庙 , 相邻的济南国等郡国也大量涌现 , 各种祠庙总数多达600多座 , 这就是所谓的淫祠 。
如果是老百姓自发地去拜一拜也倒没啥 , 问题是有人看到这种风潮觉得可以利用 , 于是各种地方势力掺合进来中 , 把这些祠庙操控起来 , 祭祀所需要花费和大量祠庙日常维护的费用都分摊给了百姓 , 他们还打着祈福、禳灾和为百姓祛病的旗号 , 大搞各类非法组织 , 欺压百姓 , 鱼肉乡里 , 不仅是百姓的负担 , 而且已经演变成腐败问题和社会不安定因素 。
淫祠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 , 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著名党人领袖、已故太尉陈蕃以前曾在本州的乐安国为相 , 他对淫祠造成的危害也有深刻认识 , 在任期间曾下令加以禁绝 。
有了反贪风暴积累起来的民意基础和权威 , 曹市长觉得时机差不多了 , 于是颁布命令 , 禁止再建新的祠庙 , 对于已建的进行评估 , 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将强行予以拆除 , 禁止官民进行不法祭祀活动 。
由于深得人心 , 加上强力推行 , 这项工作的效果也不错 , 很快济南国内的淫祠现象就看不见了 。
打了两仗漂亮仗 , 曹操这个市长当得不仅很够格 , 而且展示了他“治世能臣”的风范 。曹操一向意志坚决 , 做事情方向明确 , 不瞻前顾后 , 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很强的执行力 。
放在其他朝代 , 曹操都会很快脱颖而出 , 成为政坛的新星 。
但不幸的是当时是末世 , 上层政治腐烂透顶 , 整个官场一片黑暗 , 曹操刮起来的一股新风 , 在巨大的黑暗中根本产生不了什么反响 , 你可以暂时改变济南国 , 你却无法改变整个世界 。
即使在济南国 , 曹操也面临着黑恶势力的反击 , 正当他信心百倍地要推行新的改革措施时 , 一些传闻也陆续到了他的耳朵里 , 有的说朝廷正在调查他 , 有的说他马上就要被撤职查办 。
曹操对此原来一笑置之 , 但不久后他突然接到诏令 , 改任为东郡太守 。
东郡属兖州刺史部 , 曹操不久前还在这里战斗过 , 郡太守品秩和国相一样 , 不存在升或降 。但担任济南国相还不满1年 , 意味着这是一次非正常的人事调动 ,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 是有人把他排挤出了济南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