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匈奴秘史:被逼嫁给前夫儿子 亲子被杀!( 四 )


王昭君失魂落魄地走进了复株累精心布置的新房……
其四,杀子 。
伊图智伢师,是王昭君与呼韩邪的骨肉;孰料,小孩子也成了复株累的眼中钉、肉中刺 。伊图智伢师的血统,构成了潜在威胁,他既是复株累同父异母的“兄弟”,又是新媳妇带来的“养子”,由兄弟到父子,无所谓;但谁能保障这小家伙羽翼丰满之后,不篡夺单于大位?复株累有自己中意的接班人,为了永绝后患,不得不抢先下手,斩草除根 。
《南匈奴列传》记载:“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图智伢师,以次当位左贤王 。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 。单于欲传其子,遂杀智伢师 。”一杀百了,至亲骨肉值几个钱?政治,有自身的玩法,不能套用世俗道德 。
玩权术,王昭君相当外行 。她只能做痛苦的看客,眼睁睁地注视着匈奴王廷骨肉相残 。一边,是年幼无知的儿子;一边,是同床共枕的丈夫 。最终,伊图智伢师死在了复株累手上 。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惊人地相似 。每逢王者兴替,狮群就来一场血腥屠杀 。新一任狮王肆无忌惮地霸占所有母狮的交配权,把那些欢蹦乱跳的小狮子活活咬死——它们都是前任的“孽种”,一律干掉,换成自己的骨血 。
王昭君痛苦地弹拨着琵琶,惊悚地回忆屠戮骨肉的动物性……
其五,寡居 。
反正已经嫁给没任何血缘关系的“儿子”了,复株累就是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 。此后的11年,是王昭君人生最稳定的时期,她又生下了两个女儿 。冷清的毡房里,照进了明媚的阳光,传出了孩子清脆的欢笑声 。
真不错,没有战争,远离杀戮 。西汉与南匈奴相安无事,互不滋扰 。因为王昭君作为“阏氏”的特殊地位,双方的太平景象居然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直到王莽篡政才告“崩盘” 。难怪有人把王昭君与西汉名将霍去病相提并论,“边城晏闭,牛马布野 。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这种局面,是王昭君毕生最有力、最得意的一笔 。仅此一笔,足以青史标名,万古流芳 。
很遗憾,后世的旌表无助于不幸的婚姻 。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了 。这回,没人迫使王昭君改嫁了 。朝廷似乎早把她忘了,长安没再发布新的指令 。
昭君又寡居了一年,也撒手西去 。那年,她只有33岁 。这个美貌绝伦而又多灾多难的奇女子,曾大胆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壮的野草,顽强地活了下来 。她一嫁再嫁,生儿育女 。12年,无边岁月,远比人们的想像更悲惨、更凄凉 。
昭君墓,静卧在黄河边,青山下 。凉风冷月,野花衰草 。一切都过去了,没人再来打搅她 。秭归的菜花盛开,遍地金黄 。可叹,那位明眸皓齿、杨柳细腰的美女,再也回不来了……
上图:昭君墓,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蒙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西汉,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青冢远远望去,是一幅黛色朦胧的迷人景象,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