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犯人流放地宁古塔竟是满清老家?
清朝期间 , 发配到宁古塔的“名门望族”也不计其数 。康熙年间 , 轰动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 , 先后涉及三四百人 , 包括康熙的宠信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许多无辜人员受到株连 。康熙看过奏折后 , 认为涉案人太多 , 有些恻然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了 , 他也想讨个吉利 。据此判决 , 只斩戴名世一人 , 并未罪及家人 。对方孝标 , 因其已过世 , 并未深究 , 只是将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 。
宁古塔环境如何?
“君独何为至于此 , 山非山兮水非水 , 生非生兮死非死 。”宁安市原政协主席关治平长期致力于宁古塔文化研究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这是清代诗人吴伟业赠给“流人”吴兆骞的诗句 , 反映了关内人特别是清代江南文人对宁古塔的想象 。“其实宁安有山有水 , 自然条件算是优越的 。”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雅林通过当地谚语 , 对此说法表示了赞同 。“宁古塔 , 宁古塔 , 去一个 , 回来俩” 。王雅林解释道 , 其意是说宁古塔山美水美人美 , 去了那里的人都会对当地姑娘产生好感 。
经过考察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宁古塔对清代“流人”最大的考验是寒冷 , 吴兆骞有过这样的描述 ,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 , 自春初到四月中旬 , 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 , 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 , 八月中旬即下大雪 , 九月初河水尽冻 。雪才到地即成坚冰 , 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然而 , 时境变迁 , 当年古人“畏忌”之地 , 在今天却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 。海林市长汀镇双峰林场是中国最美的雪景区之一 , 冬日积雪厚度可达两米 , 众多游人纷纷至此弄冰赏雪 。
尚阳堡:流犯的另一个去处
清朝发遣罪犯的场所除了宁古塔外 , 还有尚阳堡 。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处 。顺治四年 , 深秋季节 , 秋风瑟瑟 , 秋雨飘飘 。在清军占领的南京守军 , 正查进出城门的行人 。忽然 , 在一个欲离宁南下的广东和尚函可的行囊中发现了违禁品——一本记录抗清志士事迹的书稿 , 名叫《变记》 。清军大惊失色 , 立即将其扣押 , 并施展酷刑 , 但一无所获 。后刑部以“文字干预时事”罪判决 , 将其流放到关外沈阳 。顺治六年 。函可逝于冰天雪地的异乡 。同年 , 山东高密山李因对当时的法律不满而上书皇上 , 换来了死刑 , 后皇上念其情有可原 , 改为杖责 , 徒步宁古塔;后又免其杖责 , 流放到尚阳堡 。无论是宁古塔 , 还是尚阳堡 , 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 对犯罪人或反抗者进行惩罚镇压的一种手段 。它是清代社会的产物 , 也随着王朝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 。
在许多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 , 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 , 永世不得入关!那么 , 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揭秘清朝犯人流放地宁古塔竟是满清老家?】其实 , 宁古塔不是“塔” , 而是一个城名 , 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 。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 。宁古塔属边远地区 , 旧时 , 这里环境恶劣 , 气候异常 , 寸草不生 , 五谷不长 , 很适合罪犯改造 。既不是塔 , 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 , 清皇族的远祖兄弟6个 , 曾居住于此 。满语谓6为“宁古” , 个为塔 , 古称“宁古塔” 。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 , 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 , 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 , 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 , 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 。清朝时 , 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 , 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 , 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 , 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 , 是清皇族的老家 。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 , 修桥筑路 , 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 , 而且还要忍饥挨饿 , 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 , 沦为家奴 , 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揭秘: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