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你听说过冬季冰雪捕鱼吗?这是我国东北的一项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 , 每年的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壮观的捕鱼现场 , 还会引来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 , 这项渔业生产方式早在2004年被列入了“中华百大美景奇观” , 捕捞的“头鱼”寓意着吉祥 , 历年来还成了人们争抢的“彩头” , 一条长约1.35米 , 宽40厘米的花鲢鱼 , 重量在23公斤 , 起拍价9900元 , 经过激烈竞争拍卖 , 最后以19万的价格成交 , 各位网友你知道冰雪的冰面下是如何捕鱼的吗?一起来看看 。
东北冰雪捕捞鱼并不是简单在冰面上凿洞捞鱼 , 这一项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流传至今 , 捕鱼前要举行盛大的“醒网祭湖”祭祀仪式 , 人们认为渔网附着神灵 , 非捕鱼期入仓后已沉睡多时 , 需要唤醒沉睡的网 , 让湖神保佑人们过一个丰收年 , 祭祀过后 , 一个个头戴狗皮帽 , 身穿羊皮袄的东北汉子们在鱼把头的指挥下在冰面上凿窟窿 。
鱼把头是冬捕的领头人 , 也是捕鱼人的主心骨 , 他们一般都精通掌握一种“冰卧子”的本领 , 俗称识冰 , 咱们说的这位鱼把头姓孙 , 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 能够判断出冰面下“哪儿有沟 , 哪儿有坎 , 哪儿是坑” , 还能听出鱼儿在冰下“走”的声音 , 东北地区的属于我国最冷的地区之一 , 气温度低 , 冰层厚大 , 机器设备往往会故障频率高 , 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 所以捕鱼都是通过人工完成 。
鱼把头孙大爷的一声号令下 , 人们分工协作使用冰钎 , 每隔10米在冰面上凿窟窿 , 光是窟窿就有几百个 , 然后像缝针一样穿杆引线 , 最后下网 , 每年的12月中旬 , 冰面的气温下降到零下20℃ , 湖面的冰层厚度达到了50厘米 , 一个冰钎十几斤重 , 一个冰窟窿就要凿几十下 , 凿冰窟窿的速度直接关系着水下渔网的前进速度 , 孙大爷说冰面下捕鱼要经过5个过程 , 下网、打眼、走杆、拉网和出鱼 。 那你知道是谁在冰下拉网吗?
传统的冰下拉网采用引绳木杆 , 孙大爷说现在都采用的是穿冰器 , 又被称为“水耗子” , 与火箭相似 , 有两个齿轮向前驱动 , 提高了围网的效率 , 巨大的渔网在冰下准确的行走 , 全凭孙大爷听网的本领来控制渔网的方向 , 两个不同方向的穿冰器一点点的拖动着绳子和渔网 , 从一冰窟窿连接到另一个冰眼 , 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 最后在两公里外的出网口汇合 , 这就是冬季冰下捕鱼的全过程 , 是不是听起来很简单 , 这里边其实包含着着大学问 。
冬捕时间非常宝贵 , 时常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 可能会面临血本无归 , 孙大爷说那么多人干活就看他一个人 , 放下去的渔网拉不动 , 绳子拉断 , 这也是孙大爷最害怕出现的状况 , 网里淤泥太多 , 渔网挂到了水下其它东西 , 渔网不堪重负 , 导致绳子拉断 , 前些年就因渔网淤泥过重损毁了一张20多万的渔网 , 一位鱼把头不但血本无归 , 还丢了鱼把头的位置 。
【松花江畔冰面隔10米凿窟窿捕5万公斤鲜鱼,头鱼售卖19万,啥讲究】
绳子被拉断 , 孙大爷会出奇的冷静 , 根据经验他指挥大家在断绳子的周围的冰面不断地打洞 , 希望通过冰洞找到渔网挂住的地方 , 不断尝试的过程中 , 最终用铁钩勾住了渔网 , 保住了渔网和这次冬捕 , 最后是拉网时刻 , 究竟能够捞上来多少鱼 , 各位网友你们猜一下 , 大家对于冬捕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喜欢文章的话点个赞关注一下我 。
推荐阅读
- 杜月笙有一把神秘手枪,因造型奇特从没人认出,至今仍保存博物馆
- 老杜奔赴景德镇帮熊磊带货,还给儿媳妇买房,网友:为了米,拼了
- 我儿子呕吐查出重症并移植,老公直播带货赚钱,20多天只赚511块钱
- 父亲去世后,继母继兄与独生儿子争房产,法院怎么判?
- 陈亚男将要卷土重来,样品间堪比李佳琦仓库,十足的女总裁架势
- 孙海洋直播卖“自家”豆沙包?被同行扒出是假的,网友:劝你善良
- 丈夫与男同学的老婆有异常关系,被男同学抓到现场,妻子也被通知
- 美女直播带货,哽咽求粉丝不要光聊天不买东西,自己会被扣工资
- 大衣嫂与一男子打打闹闹,二人互动笑弯了腰,丝毫不受录音事影响
- 言真夫妇:广州夫妻出租100套房,靠收租炫富获粉5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