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燃烧的两个条件 , 一个是温度达到可燃点 , 另一个就是有氧气助燃 。 通过密封隔断氧气 , 通过注水降低温度 , 双管齐下 , 彻底熄灭火焰 ,
从灭火项目组的工作报告中得知 , 整个灭火行动中 , 使用了279.05万吨的水 。
在火扑灭以后 , 依旧需要按照标准继续检测 。 尤其是对火区的温度和气体浓度的数据 , 做进一步的分析追踪 。
这个过程需要维持一年之久 , 在通过国家标准的验收以后 , 一个火点的灭火工作才算是彻底完成 。
硫磺沟经过百年反反复复的开采 , 其矿井数量已超过百个 , 灭火工作人员需要对着数百个矿井逐个排查 , 对发现的燃烧点和易燃点进行关闭处理 。 还要防止更多的盲目开采现象 , 以避免行程新的火区 。
在不断的对硫磺沟各个着火点进行灭火的操作中 , 灭火小组已经逐渐形成了我国科学灭火的体系 。
并且根据他们不断的实践 , 首次提出了“煤炭低温氧化原因中 , 吸附氧转化为二氧化碳是通过吸附实现的 , 这一反应中煤既是反应物又是催化剂 。 ”
这一双重作用是煤在常温下也会发生氧化反应的缘由 , 而该理论也是煤井中的煤会发生自燃的根本原因 。 发现原因之后 , 根据此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办法 。
灭火小组建立了煤氧化反应与风流的热平衡方程式 , 从而明确了火区覆盖合理厚度的计算方法 。
通过水降温和泥土封填等方式 , 控制煤田的着火临界条件 , 达到科学灭火的结果 。
一个又一个的灭火点被不断地扑灭 , 四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
终于在2003年 , 耗资了近亿元以后 , 硫磺沟最后一个燃火点被彻底熄灭 。
至此 , 这场燃烧了129年的火灾彻底被治理完成 。
这场跨越了两个世纪的火焰 , 被彻底熄灭 , 这个排名首位的新疆火区的熄灭 , 不仅意味着我国在处理煤矿火灾技术上的进步 , 也意味着我国对火灾的处理能力 , 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浴火重生的硫磺沟硫磺沟地带经历了数百年的灼烧以后 , 再次迎来新生的时刻 。 这片火烧后的土地 , 如何去治理 , 依旧是一个技术难关 。
经过多年的燃烧 , 硫磺沟几乎不再适合生长任何植物 。 并且其地下储存的丰厚的煤炭资源 , 也是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又爱又恨 。
2016年 , 对于煤火的扑灭和利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中国矿业大学周福宝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 , 制定了全新的地下煤火治理方案 , 这个方案不仅可以加快煤火的扑灭效率 , 还可以将煤火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 进一步进行利用 。
硫磺沟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 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光秃秃、红彤彤的如同“火焰山”一样的场景 。 这里再次布满绿色的植被 , 生机盎然 。
新生的硫磺沟不仅有绿色 , 其因为百年燃烧产生的硫磺 , 使得周围的小山峰、丘陵等区域都有红色分布 , 再加上褐色的石头、绿色的植被 , 整个硫磺沟有着五彩斑斓的色彩 。
被燃烧了百年的硫磺沟 , 经过人们的努力治理 , 又经过大自然的调整 , 再次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
这里是摄影者的天堂 , 这里是遗迹探寻者的天堂 , 这里也是旅游者的天堂 。 独特的历史 , 独特的现状 , 浴火重生后的硫磺沟格外迷人 , 它的特殊美景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
人们在硫磺沟这里寻找发现《西游记》中火焰山的影子 , 也在这里致敬那些曾为了灭火辛苦奋斗的英雄们 。 硫磺沟始于大自然 , 受世人开发 , 最终又回归了大自然 。
世界发展中 , 倘若对大自然一味地索取 , 而不加以节制 , 最终会迎来大自然的不满 , 硫磺沟的过去便是很好的证明 。 人们在发掘自然资源的同时 , 不能忽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 这一策略符合自然发展的趋势 , 也是为了给后辈留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前人栽树 , 后人乘凉 , 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 。
肆意的索取 , 不计后果 , 终会埋下隐患 。 在对大自然的探索过程中 , 人类应该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 因为大自然孕育万物 , 大自然是生命的起点 。
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 不仅仅可以造福社会 , 也能回馈于大自然 , 从而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
参考资料1、中国知网;新疆硫磺沟煤矿火区治理浅析;雍明超;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年04期
2、中国知网;清代地火终被扑灭;王霄鹏;北京科技报地;2003年13期
推荐阅读
- 临死前和珅对隔壁的囚犯说:如果你没死,出去后请帮我办一件事
-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 “乾隆白菜”是什么菜?男主持人与女主持人意见不合,摔门而去!官方回应:已停职
- 神农架存在大量“未知生物”?多人称看到了驴头狼,是真是假?
- 和珅 查抄和珅家没找到一分钱,嘉庆说了两个字,两天拉出了几十车金银
- 乾隆 专家花17万骗走农民的“乾隆真迹”,转手卖出8000万,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