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简介:美国航天局的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携带了数种探测仪器登录火星 , 其中有一组叫鼹鼠的自锤式探测器 , 会自行下挖 ,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似乎鼹鼠一直没有进展 , 在洞察号的助推下鼹鼠6月成功进入火星地下 , 7月7日通报的最新进展表明 , 鼹鼠好像并没有自行挖掘 , 完全被埋在地下 。
NASA洞察号火星着陆器已于2018年11月登录火星 , 携带大量设备探索火星成分 , 然而事实却没有按照计划进行 。
着陆器设备中有一款16英寸长、名为“鼹鼠”的自锤探测器 , 一年多过去了似乎鼹鼠一直没有进展 。 洞察号计划最近表明 , 需要着陆器的机械手臂帮忙 , 因为鼹鼠好像没有自挖 , 而是完全埋在地底下 。
与此同时 , 地面控制部也在排除设备问题 , 给距离七千万英里远的另一颗行星发送指令 。
鼹鼠探测器挖掘深度可至火星地表以下16英尺 , 以此测量火星内部的热度 。 由所得数据可以得知火星散热的量以及热度的来源 , 这样科学家们才能断定地球和火星是否由同种物质构成 。
但自2019年2月之后 , 鼹鼠挖掘就已经出现故障 。
NASA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机械手臂给鼹鼠助推 。 来源:美国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
计划幕后的工程师团队认为 , 可能是土质问题导致鼹鼠探测器在自行挖掘的过程中发生故障 。 由于土壤松弛 , 挖掘过程中会产生摩擦 , 然后土会坍塌下来反而把鼹鼠埋起来 。 NASA表示 , 着陆器边上的土壤更类似于水泥质感的硬壳 , 边上还有些颗粒尘土 。
因此鼹鼠没能够继续挖掘 , 就在原地反复回弹 。
但是洞察号着陆器实际上没有放弃自己的同伴 , 用自己的机械手臂帮助鼹鼠朝下用力挖 。 NASA“拯救鼹鼠”计划已经持续一年多了 , 仍在努力中 。
大众也很关注这一系列事件 。 对NASA的提问页面中 , 频繁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把鼹鼠拔起来换个地方挖呢?”“你确定鼹鼠不是挖到一块岩石了吗?”
6月上旬 , 似乎有一些进展了:洞察号成功用机械臂把鼹鼠推进了地下 。
7月7日 , 洞察号更新了内容 , 宣布鼹鼠已经完全进入地底下 , 但仍然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 。
除了火星任务 , 洞察号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完成 , 官方推特上说:“我还会利用我的手臂处理其他任务 , 比如仿制太阳能电池板 。 而且我还要另寻途径加以辅助 , 做个推土机之类的 , 把松弛的土壤推到洞里去 。 ”
NASA洞察号着陆器不仅仅围着鼹鼠转 , 还在其他领域有进展 。 刚登录到火星表面的前三个月 , 洞察号捕捉到了第一次火星的地震 。
科学家们利用数据 , 发现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地壳构造板块活动 , 也以此确定了这里地震活动频发 。
洞察号预计在火星上再待一年 , 到那时鼹鼠有望能自己进行高效挖掘了 。
相关知识
洞察号(InSight)是一颗用于研究火星行星内部结构的火星无人着陆探测器 。 着陆器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 。 洞察号名字来自其全名“运用地震调查、测地学与热传导对火星内部进行探测”(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 , 缩写简称InSight)的首字母缩写 。 [10
洞察号的任务是将一个装载有地震仪及热流侦测器的固定式登陆载具发射到火星表面 , 这个固定式登陆器SEIS是由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生产 , 并利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制造的HP3热传感探头来测量火星地质结构的导热 , 以此研究火星的地质演化 。 这可以带来对太阳系的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新认识 。 为了降低洞察号的成本和风险 , 洞察号将使用与2008年登陆火星的凤凰号相同的设计和技术 。
推荐阅读
- 重大成就!我国首颗陆地探测卫星升空,印度人惊叹:真是不可思议
- 最亮的彗星身上发生了不寻常的事
- 屡次碰瓷中国空间站,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到底想干什么?
- 中国航天2022首次开门红,长二丁的成功发射,对全球贡献多大
- SpaceX破自己记录!拟2022年每周发一次火箭
- 发现新的外卫星候选者:它是真的吗?答案让人好奇
- 如何下载使用0.5米全国卫星影像?
- 6万卫星名额星链占4万,太空流氓马斯克,帮美国军方圈太空轨道
- 美人鱼是真实存在的吗?盘点这些目击事件
- 英国Space Power公司计划开发在轨激光能量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