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常侍之乱,怎么个“乱”法?

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十常侍与正史的介绍出入很大 。正史中西园军首领蹇硕并不在十常侍之列 。电视剧中出现的十常侍,还要打假一位可疑的人物,那就是封谞 。据说封谞是黄巾道的信徒,在中常侍之列,也是张让和赵忠羽翼 。在小说里,早在黄巾军起义前,封谞就因为收受起义军的贿赂,被策为内应,后事发被下狱治罪,但没交代是否被斩 。


三国十常侍之乱,怎么个“乱”法?

文章插图

小说里,侯览是桓帝时期任中常侍的权阉 。桓帝时期,侯览,与当时还是小黄门的段珪,一起购置济阴田产,靠近济北的地界,他们的仆人宾客侵掠百姓,劫持过往行人 。灵帝继位不久,作恶多端的侯览,被有关官署检举奏报他的专权骄奢,灵帝下诏收回他的印绶,侯览被迫自杀 。所以他也不可能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十常侍之乱里 。


三国十常侍之乱,怎么个“乱”法?

文章插图

还有一位叫程旷的中常侍,不知道是不是小说作者的笔误,还是有何深意,其实压根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

这么想来,所谓的十常侍之乱,压根就是一笔糊涂账 。为什么十常侍在小说里只有五位跟正史一致?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正史中对其他9位中常侍的生平介绍寥寥无几 。最详细的当属毕岚 。毕岚坏得很,但却发明了宫廷洒水用的翻车,后来机械发明家,三国时期魏国的马钧,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他的翻车,发明了龙骨水车 。该项发明,成了古代灌溉农田的神器 。另外有记载的就是宋典,他是钩盾令,被记载修缮过南宫玉堂 。

因此,或许是作者或者说书人,实在不好去杜撰他们的故事,索性将桓帝时期著名的坏太监放到灵帝的十常侍中,统一接受说书人和后世人民的口水审判 。

十常侍们的下场,在电视剧中是没有做交代的 。从剧情推测,张让、段珪他们,将何进斩首示众后,以为袁绍、曹操这些人会作鸟兽散 。然而,愤怒的袁绍,拔剑,率领士卒攻破宫门,命令见宦官就杀,一个不留 。张让指挥宦官们,劫持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出皇宫 。这一逃,也不知道这些十常侍们下场如何 。


三国十常侍之乱,怎么个“乱”法?

文章插图

其实,小说中对他们的结局,也没有完全做交代 。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 。张让、段珪、曹节、侯览,挟持皇帝和陈留王,从后门出逃 。河南中部掾吏,相当于一个县衙里的捕头的职位的闵贡前来救驾,一直追赶张让 。眼看就要追上张让,张让一害怕,投河而死 。另一个中常侍段珪也被闵贡,于半路碰上,被斩首 。加上之前就死了的封谞和蹇硕,一共八位中常侍的结局交代清楚了 。只有曹节、侯览不知所踪,本来作者可以直接顺笔将他们的死写到张让那,一道投河而死 。然而,仔细阅读原著会发现,并没有这么交代 。或许是作者罗贯中,漏写了这两位,或许是暗示曹节与侯览在这次动乱中逃出生天了 。

三国演义里的描写是,十常侍将何进骗进内宫,将其斩首 。何进的部将吴匡在宫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带兵突进了宫内,见宦官就杀 。宫中火焰冲天,杀声四起,惨叫不断,乱作一团 。袁绍、曹操斩关入内庭,想先护住小皇帝的周全 。可惜小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还是被张让等人趁乱劫出宫去 。何太后被弃官未去,擐甲持戈的卢植救下 。

吴匡放完火,也杀入内廷,见到何进的弟弟何苗,也将他杀了,理由是何苗收受十常侍贿赂,同谋害兄 。

何进、十常侍已死,小皇帝流落北邙山,此时的京城,一下子陷入了权力的真空状态 。董卓抓住时机,闻讯赶来 。此时,各色人等也赶来救圣驾,谁也不想错过这么好的立功机会 。

其中,最走狗屎运的是一位河南当地的小官闵贡,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急忙赶来救驾,逼得十常侍匪首张让,跳河自尽 。还于途中,杀了另一位主要宦官段珪 。


三国十常侍之乱,怎么个“乱”法?

文章插图

电视剧中,没有这些剧情 。直接是闵贡骑着马,在乱草垛里找到了小皇帝和陈留王 。并将他们都放到自己的马上,坐在一起,闵贡为他们牵马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幸运的小人物,见证着重要历史时刻 。闵贡因救驾之功,进郎中,被封为都亭侯,也算在史书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

小说中,将皇帝流亡北邙山的经历也吹嘘神话了一下 。夜晚,皇帝和陈留王两个未成年在满地荆棘,黑暗之中行走 。忽然有千百成群的萤火虫,在小皇帝身边打转,他们跟着萤火虫一路前行,走到山岗上,见有草垛,就睡在了草垛边 。

最神奇的是草垛前面有一座庄院,庄主那天晚上做梦,梦到了二个太阳落到了庄后 。惊觉后,起身往庄后草堆上看到了红光冲天,近看就看见了小皇帝和陈留王 。陈留王向庄主亮明身份后,庄主也自曝自己叫崔毅,是先朝司徒崔烈的弟弟 。因为十常侍卖官嫉贤,所以隐居于此 。崔毅将两位大人物安顿在庄上 。正巧闵贡赶到,马上还悬着段珪的人头 。崔毅探问之下,知道是救驾的人 。连忙引闵贡见圣上 。闵贡看到皇帝后,君臣大哭,然后让皇帝早点还都 。崔毅就将庄上仅有的一匹瘦马给皇帝骑 。闵贡载着陈留王共骑一马,他可能万万没想到,日后这位陈留王将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

走没多久,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等赶来接驾 。大难过后,君臣又是一顿痛苦,大家都在憧憬着安定美好的帝国未来 。

然而,一支人马的到来,让东汉帝国顿时蒙上了一层阴霾 。这支人马的领头人,正是《三国演义》中臭名昭著的乱世魔王————董卓!

其他网友观点

东汉末年,汉灵帝倚信张让等十常侍,任其专恣蠹政,以致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

十常侍有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 。他们都任职中常侍,被称为“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 。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逝,皇子刘辩即位,这就是汉少帝 。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 。宦官蹇硕原为禁卫军头目,曾想杀何进,没有成功 。何进掌权后把他杀了 。

何进手下有个中军校尉袁绍劝何进把宦官势力彻底铲除,并给他出主意,秘密召集外地兵马进京 。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宦官们耳朵里,几个宦官商量杀何进 。于是,宦官张让等人在皇宫里埋伏下几十个武士,假传太后旨意,召何进进宫,把何进杀了 。

【三国十常侍之乱,怎么个“乱”法?】袁绍得知何进被杀,立刻派他弟弟袁术攻打皇宫 。袁术干脆放了一把火,把皇宫的大门烧了 。大批兵士冲进宫里,见了宦官就杀 。有的不是宦官,只因没有胡须,也被杀了 。

后来,张让、段珪等人带着刘辩、刘协等人逃了出来,在逃跑路上投河而死 。十常侍之乱才告结束 。

其他网友观点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 。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 。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 。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 。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