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疾病缘于肾虚

对中老年人调查统计发现 , 30岁的肾虚率为58% , 40岁为71% , 50岁为80% , 60岁为90% , 70岁为95% 。
相应的 , 近年来 , 中老年人慢性病 , 如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成倍上升 , 中医认为 , 肾为“先天之本” , 对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整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它的范围涉及神经、内分泌、泌尿、呼吸、代谢、骨骼、遗传等多个方面 , 几乎所有的老年慢性病都和肾虚息息相关 。
冠心病与肾虚;中医认为冠心病主要是心脉癖阻 , 而心脉瘀滞的内固是年老体衰 , 心肾不足 , 心主血脉 , 血脉主要靠心气心阳的推动 。
由于年老肾虚或年盛未老而肾气已亏 , 久病肾阳不足 , 不能鼓舞心阳 , 心阳不振 , 血脉失其温运 , 则凝滞不通 , 发生 心痛 心慌 胸闷及夜间惊醒 , 故心、脾、肾诸脏腑亏为该病之本 , 以补为通 , 尤以补肾为主 , 寓通于补 , 使其气血谓达 , 心不失养 , 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基本原理 , 也就是说补肾提气助血 , 使气血双行冠心病不治则愈 。
肾虚与糖尿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饮食结构的改变 , 以及生活习惯改变、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 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认为其发病以先天不足为主要原因 , 如《灵枢?本脏》中说:“五脏皆柔弱者 , 善病消瘅 。”而五脏之中 , 肾为先天之本 , 肾精不足则五脏失养而柔弱 。意思:肾虚引起阴阳失调(内分泌、神经系统紊乱) , 导致气、血、精、津、液不能乳养脏器 , 故气血两亏脏器功能下降引起的血糖升高 , 所以补肾提气养血脏器功能回升 , 则糖尿病不攻自破 。
肾虚与骨关节疾病;中医学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隶属于“痹病”、“萎证”等范围 。许多骨伤科传统流派也称之为膝内伤筋 。
中医学观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同肝肾亏虚 , 风寒湿邪感受和劳损有关 。古代医籍中“运行劳倦”可理解为长期的劳损 , 为关节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内经·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 , 合而为痹”的论述 , 强调了发病的外因.
肾阴虚
肾阴虚:主要症状是腰膝酸软 , 两腿无力 , 心烦易怒 , 还会有以下诸症: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阳强不倒、性欲亢进 , 遗精早泄 , 妇女经少、经闭、崩漏、不孕、尿短赤黄 。
肾阳虚
【中老年疾病缘于肾虚】男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肾脏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 , 或者便秘;身浮肿 , 腰以下尤甚 , 下肢水肿;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 , 或阴囊收缩 , 遇寒则甚 , 遇热则缓;须发易脱落、早白;形体虚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