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战力 几乎消灭红军全部西路军的“马家军”

1. 从马家军的战斗力谈起
一般印象中,马家军有一层很神秘的宗教色彩,更由于凶悍、残暴,战斗力很强,历史上共军吃过他们很大的亏 。其实,马家军分宁马(宁夏马鸿奎、马鸿宾)和青马(青海马步芳),两者战斗力大不一样 。
先简单谈一下宁马的战斗力
宁马的战斗力明显弱于青马,在同共军的交战史上没什么象样的胜仗 。大家应记得,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根据地前的最后一仗就是打马家骑兵,结果红军大获全胜 。这打的就是宁马马鸿宾部 。此前马鸿宾部与先期长征到西北的红25军两度交手也是败绩,在以后红军西征和解放战争中,宁马与共军交仗依旧败绩连连,唯一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彭德怀二打榆林、马鸿奎部增援一役,双方在袁大滩打了一仗 。
此役马鸿奎部因怕共军"打援",倾巢出动(30000人),西野兵少,不能两面作战,便从榆林撤围了,马部达到战役目的,但具体战斗很不象样 。开始因马部重兵抱成一团,彭的打援部队啃不动,而马部也不敢进击解放军,为了尽快到达榆林,于是集团向后滚进运动,想绕开解放军迂回榆林,运动中解放军尚未动作,宁马自己先演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差一点形成溃逃的闹剧,随后被不多的解放军连打带唬,糊里糊涂损失了三千人(两千人被俘) 。
到西北大进军时,宁马(马鸿奎部)更是自陇东和陕西鳞游地区一路溃败到宁夏老家,中途也曾想挡住解放军,但在能凭险据守的地方其主力一般也顶不住解放军几个冲锋(除了在罗家山解放军打得费劲些),最后在宁夏或溃散,或被歼,或"起义"了事,故共军一向对宁马评价不高 。
如果说在反共战争的"股市"上,宁马只是一只业绩不良的"ST股"的话,青马则是一只"绩优股" 。与同宁马作战大不一样,共军在同青马的交战历史中,很长时间处于下风,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快结束时才有了根本改观 。因此大家一定对青马更感兴趣,本文就重点谈青马 。
2. 青马军队作风
马家军都是封建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 。青马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青两省交界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在上层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观念蒙蔽驱使下,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与仇杀,青马士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暴行为 。
青马士兵凶悍顽强 。青马武器比较差,因此士兵在战斗中敢于近战格斗,若对方火力弱,工事不坚是很难对付青马的 。红西路军吃亏就是这样,红军火力弱,难以阻挡青马的死命冲锋(而且往往是行动迅速的骑兵),最后在白刃格斗中被优势敌人消耗 。咸阳战斗,解放军集中了优势炮火始击退青马,兰州战役时,解放军各军都将自动火器集中于一线才起了作用 。
共军一向认为,青马除了武器装备差以外,战斗力同于日军 。
在对藏军或藏民部落土兵作战时,由于青马的武器也有了优势,青马士兵表现更为出色,曾有青马一个营(300人)击退数千藏军和部落土兵的围攻并使之弃尸数百的战例 。在青马与藏民的争斗中,藏民处于绝对劣势,其火器、战术、社会组织的落后根本无法与青马抗衡 。
3. 青马的残暴
青马被"誉"为残暴,同其历来残忍屠杀征伐对象和俘虏的记录有关 。
在三四十年代,青马几次对(青)海南藏族同胞的杀戮可以说是令人发指 。屠杀时除了面貌有姿色或较端正的妇女留下供其蹂躏外,不分老弱妇孺一律砍杀,连婴幼儿也不放过 。直杀的海南藏民谈"马"色变 。其中尤以果洛部落受害最甚,那里的藏民解放许多年后谈起"马家"仍然咬牙切齿 。
在青马三十年代取得青海和甘青部分地区统治权力后,在甘青两省回汉地区,由于青马为统治者,回汉双方都很谨慎,没有民族仇杀的事情发生 。青马军队后期不但士兵有相当部分是汉民,许多高级职务也由汉人担任,如82军副军长赵遂,但这些汉民大都随着信了伊斯兰教 。
对俘虏,20年代,青马曾在甘肃将雷中天部的200多名军官骗到一个院落全部砍死 。1935年四方面军的偏师曾深入过青海,上千名伤病员和俘虏被青马活活砍死 。西路军俘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仅活埋的就有3000人 。俘获后当即砍杀的无从统计,我估计现在西路军阵亡的数字中相当部分属于这种情况 。不过西路军时有这么个事,红军刚过黄河后,曾一度击败青马马禄部,俘获了大概二三百人,红军不打不骂不辱,如数释放,因而马禄部在以后作战中抓获红军俘虏后,基本上没有杀害的事情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