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的历史
不管是巨谐蛙还是我们常见的小青蛙 , 其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悠久 , 蛙类是由远古的离片椎类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 。 我们都知道 , 陆地脊椎动物都是由海洋里一支鱼类演化而来的 。 因为当时的陆地脊椎动物还没有进化出抵抗紫外线的皮肤 , 因此需要回到水里躲避 , 这便是我们熟悉的两栖生活 。
也就是说 , 两栖动物其实是海洋生物到陆地生物的过渡态 , 在生物演化史上 , 过渡态一般会消失在之后的时间长河里 。
比如从猿到人的类人猿就是人类进化的过渡态 , 然而现在的灵长动物里基本上没有这类动物 。 同理 , 两栖动物在完成海洋向陆地的演化结束后 , 便会结束自己的使命 , 成为化石永眠于地下 。
早期的离片椎类两栖动物的确延续了传统的进化过程 , 一直遵守祖宗章法不离开水 , 在距今大约3.3年的石炭纪 , 地球气候温和湿润而且富含氧气 , 离片椎类两栖动物也成为了第一支在陆地称霸的脊椎动物 。
可是好景不长 , 有一支两栖动物进化出了鳞片可以保护自己不再失水 , 王道的陆地脊椎动物们陆续诞生 , 这其中就有恐龙的祖先和我们的祖先 。 随后地球气候变化 , 大片的雨林毁灭 , 气候开始变得干燥炎热 , 两栖动物们的生活一时间陷入了绝境 。
然而离片椎类两栖类中出了一支神兵 , 它们在进化中抛弃了自己的尾巴、放弃了传统两栖类的游泳模式 , 更重要的是它们采取的变态发育方法 , 使自己的幼体像鱼一样生活 。 这一支进化的奇葩就是无尾目 , 里面包括了我们熟悉的青蛙和蟾蜍 。
这也让当时的一批蛙类爬上了树 , 扩大了两栖类的生活范围 , 正是这一举动 , 拯救了整个两栖类 , 因为在白垩纪末大灭绝的时候 , 两栖类的灭绝科数为零 , 是所有动物类群中灭绝最少的 。 可惜 , 这支创造演化奇迹的类群 , 如今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
保护环境
因为人类使用化学农药以及排放废水 , 地球的淡水资源被我们眼中污染 , 蛙类的卵以及皮肤极其脆弱 , 水中化学元素的变化 , 影响了它们的正常生长与繁殖 。
其次 , 不少地区的人都有抓蛙类的习惯 , 不管是体型巨大的巨谐蛙还是体型小巧的青蛙 , 甚至有毒的箭毒蛙都有人抓 。 这里面有些是为了吃 , 比如抓非洲巨蛙 , 有些是为了制作武器 , 比如抓箭毒蛙 。 不管处于什么目的 , 一些蛙类的数量已经开始急剧下降 。
蛙类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它们能有效抑制虫类 , 保护人类的良田以及平常生活 。 然而蛙类的减少 , 导致害虫数量成倍增加 , 人类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加大杀虫剂的使用 , 结果让本来就少的蛙类又面临了一次减少 。 直到人类在自己的身体里发现了杀虫剂的残留物 , 这才意识到蛙类的重要性 。 这支走过了亿万年进化历程的族裔 , 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地球历史 。
推荐阅读
- 新冠病毒新变种!传播力或比奥密克戎还强!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 能消灭表面所有新冠病毒?中国传来好消息:杀灭病毒材料研发成功
- 研究:新冠病毒暴露空气20分钟 将减少9成感染力
- 新冠病毒有多狡猾?感染后或扩散到心脏和大脑,70亿人需提高警惕
- 变异病毒传播力更强?中国科学家有新发现,或揭开新冠病毒奥秘
- 我国获上市批准首款抗新冠病毒特效药,为什么选用了抗体?
- 巨石阵时期文物将展出,距今4000多年,揭秘古人对宇宙的好奇
- 怀俄明州的恐龙和史前动物
- 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现在的气候危机与2.52亿年前生命大灭绝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