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漆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应用导读】
肺热证以咳嗽 , 或气喘 , 或哮喘 , 胸闷 , 痰黄质稠 , 或喘息不能平卧 , 肢体水肿 , 口渴 , 舌质红 , 苔黄为主 。
【方药解读】
泽漆汤是辨治肺热证的重要代表方 , 由半夏半升(12g) , 紫参(一作紫菀)五两(15g) , 泽漆煮取一斗五升、三斤(150g) , 生姜五两(15g) , 白前五两(15g) , 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9g)所组成 , 以清肺降逆为主 。
运用泽漆汤 , 若是辨治肺热证 , 最好用泽漆汤原方用量比例;若辨治以邪热甚为主 , 可依病变酌情调整紫参、黄芩用量;若辨治以肺气上逆为主 , 可依病变酌情调整半夏、白前用量;若辨治以肺气不宣为主 , 可酌情调整生姜、桂枝用量;若是辨治夹气虚者 , 可依病变酌情调整人参、甘草用量;若是辨治相兼杂病 , 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
1.药用个性
(1)泽漆味辛、苦 , 性寒 。辛以宣散 , 苦以降泄 , 辛苦寒相济旨在清热宣肺降逆 。
(2)黄芩味苦 , 性寒 。苦寒清泻肺热 。
(3)紫参味苦、性凉 。苦以降泄 , 凉以清热 。
(4)半夏味辛、苦 , 性温 。辛开苦降旨在宣肺降逆 。
(5)生姜味辛、性温 。宣发透散 。
(6)白前味辛、甘 , 性平 。辛平旨在宣肺 , 甘平旨在益肺 。
(7)人参味甘、苦、性温 。补益肺气 。
(8)桂枝味辛、甘 , 性温 。通阳温肺降逆 。
(9)甘草味甘 , 性平 , 益气和中 。
2.药用配伍
(1)泽漆与黄芩、紫参:辛寒旨在透热 , 苦寒旨在泻热 。
(2)半夏与生姜、白前:宣降肺气 , 燥湿化痰 。
(3)桂枝与生姜:温阳化饮 , 宣散肺气 。
(4)甘草与泽漆、黄芩、紫参:兼防寒凉药伤气 。
(5)甘草与半夏、生姜、桂枝:兼防温化药伤气 。
【泽漆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6)甘草与人参:补益肺气 , 化生阴津 。
【泽漆汤合方辨治脏腑兼证】
1.肺热证与脾胃病证病人既有急、慢性肺系疾病 , 又有急、慢性脾胃疾病 , 根据病变证机及病证表现仅治肺系疾病或脾胃疾病都有其局限性 , 对此只有相互兼治才是最佳选择 。
(1)肺热证与脾胃虚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肺热证伴有脾胃虚寒证如脘腹疼痛 , 不思饮食 , 喜温怕冷 , 舌质淡 , 苔薄白 。对此既要治肺热证又要治脾胃虚寒证 , 可选用理中丸与泽漆汤合方 , 方以理中丸温补脾胃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
合方组成:人参9g , 白术9g , 干姜9g , 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150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甘草9g , 黄芩9g , 桂枝9g 。
(2)肺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肺热证伴有脾胃湿热证如胃痛 , 不思饮食 , 口苦 , 口腻 , 肢体困重 , 脉沉 。对此既要治肺热证又要治脾胃湿热证 , 可选用泻心汤和栀子柏皮汤与泽漆汤合方 , 方以泻心汤和栀子柏皮汤合方清泻脾胃湿热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
合方组成:大黄12g , 黄连3g , 栀子15g , 黄柏6g , 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150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甘草9g , 黄芩9g , 人参9g , 桂枝9g 。
(3)肺热证与脾胃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肺热证伴有脾胃气虚证如胃痛 , 不思饮食 , 倦怠乏力 , 面色萎黄 , 舌质淡 , 苔薄白 , 脉弱 。对此既要治肺热证又要治脾胃气虚证 , 可选用黄芪建中汤与泽漆汤合方 , 方以黄芪建中汤补益脾胃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
合方组成:桂枝9g , 白芍18g , 大枣12枚 , 胶饴70ml , 黄芪5g , 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150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甘草9g , 黄芩9g , 人参9g 。
2.肺热证与肝病证病人既有急、慢性肺系疾病 , 又有急、慢性肝病 , 根据病变证机及病证表现仅治肺系疾病或肝病都有其局限性 , 对此只有相互兼治才是最佳选择 。
(1)肺热证与肝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肺热证伴有肝寒证如胁痛 , 头痛 , 不思饮食 , 喜温怕冷 , 舌质淡 , 苔薄白 。对此既要治肺热证又要治肝寒证 , 可选用吴茱萸汤与泽漆汤合方 , 方以吴茱萸汤温肝散寒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
合方组成:人参9g , 吴茱萸24g , 生姜18g , 大枣12枚 , 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150g , 白前15g , 甘草9g , 黄芩9g , 桂枝9g 。
(2)肺热证与肝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肺热证伴有肝热证如胁痛 , 头痛 , 口苦 。对此既要治肺热证又要治肝热证 , 可选用栀子柏皮汤与泽漆汤合方 , 方以栀子柏皮汤清泻肝热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
合方组成:栀子15g , 黄柏6g , 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150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甘草9g , 黄芩9g , 人参9g , 桂枝9g 。
3.肺热证与心病证病人既有急、慢性肺系疾病 , 又有急、慢性心血管疾病 , 根据病变证机及病证表现仅治肺系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都有其局限性 , 对此只有相互兼治才是最佳选择 。
(1)肺热证与心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肺热证伴有心阳虚证如心悸 , 气短 , 手足不温 , 舌质淡 , 苔薄白 。对此既要治肺热证又要治心阳虚证 , 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与泽漆汤合方 , 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
合方组成:桂枝9g , 白芍9g , 大枣12枚 , 附子5g , 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150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甘草9g , 黄芩9g , 人参9g 。(2)肺热证与心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肺热证伴有心热证如心悸 , 心胸烦热 , 失眠 。对此既要治肺热证又要治心热证 , 可选用栀子豉汤与泽漆汤合方 , 方以栀子豉汤清泻心热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
合方组成:栀子14g , 淡豆豉10g , 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150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甘草9g , 黄芩9g , 人参9g , 桂枝9g 。(3)肺热证与心气郁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肺热证伴有心气郁证如心中痞 , 胸闷 , 胸满 , 胸胁窜痛 , 心胸引痛 。对此既要治肺热证又要治心气郁证 , 可选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与泽漆汤合方 , 方以枳实薤白桂枝汤行气解郁通阳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
合方组成:枳实4g , 厚朴12g , 薤白24g , 全瓜蒌15g , 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150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甘草9g , 黄芩9g , 人参9g , 桂枝9g 。
【验案体会】
1.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
韩某 , 女 , 61岁 , 郑州人 , 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病史 , 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 , 气喘 , 动则加剧 , 痰稠色黄 , 咳痰不爽 , 口干不欲饮水 , 胃痛因食凉加重 , 喜温怕冷 , 舌质淡红 , 苔薄黄 , 脉弱 。辨为肺热证与脾胃虚寒证 , 治当清肺泻热 , 温中散寒 , 给予理中丸与泽漆汤合方 。方取红参10g , 白术10g , 干姜10g , 姜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50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黄芩10g , 桂枝10g , 炙甘草10g 。6剂 。第1次煎35分钟 , 第2次煎30分钟 , 合并药液 。每日1剂 , 分3服;二诊:痰量减少 , 咳痰较易 , 胃痛略有减轻 , 以前方6剂;三诊:咳喘减轻 , 胃痛缓解 , 以前方6剂;四诊:怕冷好转 , 以前方6剂;五诊:胃痛未作 , 咳喘不明显 , 以前方6剂;之后 , 以前方治疗80余剂 , 诸症消除 。随访6个月 , 一切尚好 。
用方体会:根据咳喘、痰稠色黄辨为热 , 再根据胃痛、食凉加重辨为寒 , 因气喘、动则加剧、脉弱辨为气虚 , 以此辨为肺热证与脾胃虚寒证;方以理中丸温补脾胃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方药相互为用 , 以取其效 。
2.慢性支气管哮喘、中耳炎
陈某 , 男 , 50岁 , 郑州人 , 有多年慢性支气管哮喘病史 , 2年前又患中耳炎 , 虽经治疗但反复发作 , 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 , 气喘 , 动则加剧 , 痰稠色黄 , 咳痰不爽 , 耳痛 , 耳肿 , 急躁易怒 , 舌质红 , 苔薄黄 , 脉浮;辨为肺热证与肝热证 , 治当清肺泻肝 , 给予栀子柏皮汤与泽漆汤合方 。方取栀子15g , 黄柏6g , 姜半夏12g , 紫参15g , 泽漆50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黄芩10g , 红参10g , 桂枝10g 。6剂 。第1次煎35分钟 , 第2次煎30分钟 , 合并药液 。每日1剂 , 分3服;二诊:耳痛减轻 , 咳喘好转 , 以前方6剂;三诊:耳痛基本消除 , 以前方6剂;四诊:黄痰减少 , 以前方6剂;五诊:耳肿、耳痛消除 , 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缓解 , 以前方治疗50剂;之后 , 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 , 每次6g , 每日3次 。随访1年 , 中耳炎未复发 , 哮喘缓解 。
用方体会:根据咳喘、痰黄辨为肺热 , 再根据耳肿、耳痛辨为肝热 , 以此辨为肺热证与肝热证;方以栀子柏皮汤清泻肝热 , 以泽漆汤清肺降逆 。方药相互为用 , 以取其效 。
3.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
唐某 , 女 , 53岁 , 平顶山人 , 有1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 3年前又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 , 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 , 气喘 , 胸闷 , 因情绪异常加重或诱发 , 胸及喉中痰鸣 , 痰稠色黄不易咳出 , 精神郁闷 , 倦怠乏力 , 舌质红 , 苔薄黄略腻 , 脉沉 。辨为肺热证与气郁证 , 治当清降肺逆 , 理气解郁 , 给予泽漆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味 。方取紫参15g , 泽漆50g , 黄芩10g , 姜半夏12g , 生姜15g , 白前15g , 桂枝10g , 红参10g , 柴胡12g , 枳实12g , 白芍12g , 葶苈子15g , 炙甘草10g 。12剂 。第1次煎35分钟 , 第2次煎30分钟 , 合并药液 , 每日1剂 , 分3服;二诊:咳嗽减轻 , 以前方12剂;三诊:痰量减轻 , 咳痰较爽 , 以前方12剂;四诊:胸及喉中痰鸣基本消除 , 以前方12剂;五诊:精神抑郁明显好转 , 以前方12剂;六诊:诸症得到有效控制 , 以前方12剂;七诊:诸症缓解 , 以前方治疗100余剂;之后 , 为了巩固疗效 , 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 , 每次6g , 每日3次;随访1年 , 一切尚好 。
用方体会:根据咳喘、痰稠色黄辨为肺热 , 再根据胸闷、情绪异常诱发辨为气郁 , 依胸及喉中痰鸣辨为痰蕴 , 又依倦怠乏力辨为夹气虚 , 以此辨为肺热证与气郁证;方以泽漆汤清降肺逆 , 兼以温通益气 , 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 加葶苈子降逆止咳平喘 。方药相互为用 , 以取其效 。
推荐阅读
- 善琏湖笔是哪儿的特产吗?善琏湖笔介绍
- 羊毛笋炖咸肉是哪儿的特产吗?羊毛笋炖咸肉介绍
- 梅鲚是哪儿的特产吗?梅鲚介绍
- 盐卤豆腐是哪儿的特产吗?盐卤豆腐介绍
- 震远同牛皮糖是哪儿的特产吗?震远同牛皮糖介绍
- 德清毛竹是哪儿的特产吗?德清毛竹介绍
- 芽麦塌饼是哪儿的特产吗?芽麦塌饼介绍
- 玫瑰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玫瑰酥糖介绍
- 湖羊肉是哪儿的特产吗?湖羊肉介绍
- 泗安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泗安酥糖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