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原型源渊于何时何处?说法不一 曾遭贬斥
咱中国的旗袍被世人称为“东方女装的代表 。这种四季皆宜,尤其最适合于夏秋时节妇女穿的旗袍儿,给我国妇女们带来花样年华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古韵佳人,温婉如玉,香肩蜂腰,玲珑迷人,”这首诗词正描绘出我国妇女穿古典韵味的传统旗袍的靓丽与多姿多彩 。
那么我国旗袍这种服装的原型源渊于何时何处呢?有一种说法是出自中国满族妇女的创造,在三百多年前,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贞人的后裔——满族妇女,因气候寒冷都穿一种肥大的直筒式的袍子 。她们为了方便劳作,在袍子的左右两侧开衩,在骑马登山或下江河时,就把袍子下摆扯起来系在腰间以便于自如行动 。在平时又把开衩的地方用纽襻扣住,既可保暖又能显示出女性的风姿 。满族人入关后满族妇女跟随八旗兵走进华北平原入住北京城 。由于满族人都被纳入了“八旗”序列,所以满人也被称为“旗人”,妇女穿的这种服装被称为“旗袍”,满语则称为“衣介” 。
后来在清代的皇族王府及八旗的妇女中,更在穿戴诸方面发展成为戴旗头(两把头、大板头)、穿旗鞋(厚底盆鞋)、着旗袍、戴旗饰等一整套的装束 。
在老北京的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等地,就曾专门有为清宫中的女眷及旗人妇女制作旗头用的绢花等装饰品的作坊 。
旗人的这种装束老北京时还有不少典故呢!如说穿旗袍是为了限制妇女的步幅,旗鞋能使妇女的步伐更稳,旗头是为了使女性的腰板挺直,戴耳坠子则是为防止女性不雅的急回头,否则就会打着女性的脸……正像相声大师侯宝林在相声中演示的那贵族大家闺秀的女子行走、扭头、说话时的形象那样,极具风趣 。
清顺治时入关定都北京后,曾下令百姓必须“剃发易服”以表对清朝的“归顺”,从而逐渐在旧京百姓中让满族旗袍成为满汉两大民族的通用服装 。汉族的妇女觉得旗人女子高领、细腰、长袖、长身的衣裳较过去穿的长袍很得体、很轻便、很好看,纷纷仿效 。
另有人认为民国初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新生的事物方兴未艾,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华的传播影响,尤其是“五四运动”后提倡的新文化思想,促使我国一些百姓的服装向西方各国男女服饰的演变,中国的旗袍是一次女性服装的革命 。民国政府也曾提倡女子的礼服可采用上衣下裙的西欧样式,后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妇女们领悟到“曲线美”的道理,在裁制衣服时改变了传统女服的长袍形式胸肩腰臀完全的平直状态,于是新颖的“旗袍儿”走进北京及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住户,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们穿起用各种衣料精心制作的色彩鲜艳的旗袍儿,从上世纪初起盛行于社交场所和四合院中,并逐渐传向全国城乡地区,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后来又结合西欧服装的样式,对旗袍做了现代化的改良成为“大众型”的模式,正像一些影视剧中妇女穿的各式旗袍那样婀娜多姿,从选料、花色式样、做工等各方面搭配很得当,那时被称为“改良旗袍”,其最大的改变在于袍腰不断收缩,使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从遮掩人体曲线到显现凹凸有致的女性美,如细纺旗袍轻盈而妩媚,镂金碎花旗袍华丽而高雅,黑色绸缎料高领无袖旗袍,则凄美似有哀愁而又不失神秘……各式各样的旗袍体现着女性静止的典雅美与高贵美,其彻底摆脱了满族的旧有超长宽肥的模式,这种改良后的新旗袍1929年时还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定为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
另外相传清代最后的溥仪皇帝的后妃婉容、文绣在走出紫禁城皇宫前后的一段时期曾有个“御裁缝”,专门为后妃设计制作新式旗袍,其改良的新花色新式样不但受后妃喜爱同时也从宫内流传到民间 。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孙夫人宋庆龄也逐渐改穿旗袍,她为了体现对民族传统的珍视和喜爱,此后几十年内无论居住在上海还是北京,她的服饰一直以旗袍为主,素雅深色的旗袍显示着从容端庄高雅的女性美,曾成为标志性的中国国服 。另据原蒋介石“士林官邸”的待从们爆料,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极爱好收藏各式各样的旗袍,她有个专门的“御裁缝”张瑞香,一年364天(过年时准休一天)不停地为宋美龄做其喜欢的多式样的旗袍,而剪裁制好后宋美龄只喜爱的看两眼然后就存放在衣橱内,其大衣橱内堆满了众多样式靓丽花色的旗袍,堪称世界之最 。
【旗袍原型源渊于何时何处?说法不一 曾遭贬斥】
推荐阅读
- 倚天屠龙记赵敏原型 竟然嫁给朱元璋次子?
- 青面兽杨志到底有没有历史原型 杨志的性格特点
- 红楼梦中贾母的原型是谁?
- 潘金莲原型贤惠!温柔潘金莲与武大郎相爱生4子
- 法海的原型 真实的法海是大唐高僧宰相之子
- 汉朝谏议大夫公明生平简介 相爱穿梭千年公明原型
- 潘金莲原型贤惠!潘金莲武大郎竟十分恩爱
-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赵武原型是谁?赵武结局如何?
- 西门庆原型真的是明朝正德皇帝吗?西门庆原型
-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是“满洲第一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