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颗流浪行星!这种天体为何如此神秘?科学家要如何发现它们



70颗流浪行星!这种天体为何如此神秘?科学家要如何发现它们


文章图片



70颗流浪行星!这种天体为何如此神秘?科学家要如何发现它们


文章图片



70颗流浪行星!这种天体为何如此神秘?科学家要如何发现它们


文章图片



70颗流浪行星!这种天体为何如此神秘?科学家要如何发现它们


文章图片


在太阳系中 , 人类一共发现了8颗行星 。 八大行星在太阳引力的束缚之下 , 以椭圆形的轨道绕着太阳公转 , 并接受来自太阳的光照 , 得到温暖(虽然有的也很冰冷) 。

在宇宙中 , 并不是所有的行星都像八大行星这么“幸运” 。 有很多的行星 , 孤零零地飘荡在宇宙空间 。 它们没有宿主恒星 , 始终处于黑暗和寒冷之中 , 这种行星就是流浪行星(Rogue Planet) 。
和普通的行星一样 , 这些流浪行星也是在星际气体和尘埃中形成的 。 这些微小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结合 , 最终成长为巨大的行星 。 然而 , 这里的质量还是不够多 , 不足以形成恒星 , 就只能成为流浪行星了 。 还有一种可能 , 那就是某些行星在恒星周围形成 , 但是因为强烈的引力波动被甩出系统 , 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

在银河系中 , 这种流浪行星的数量并不少 。 根据天文学家的推测 , 仅仅银河系中就有数十亿颗像木星这么巨大的流浪行星 。 然而在现实中 , 天文学家发现的流浪行星非常少 。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 它们不仅微小 , 而且也无法反射周围恒星的光芒 , 所以非常黑暗 , 以至于近乎完美地隐蔽在了漆黑的宇宙空间中 。
对于那些拥有宿主恒星的系外行星来说 , 寻找它们也有难度 , 但并没有那么大 。 对于这样的系外行星 , 天文学家只需要找到它们对周围宿主恒星的干扰 , 就可以确认它们的存在 。 在寻找流浪行星的过程中 , 由于没有这样的参考天体 , 所以寻找起来难度要大得多 。
难道对于这样的天体 , 天文学家就真的束手无策了吗?不是的 , 他们还有一种工具可以使用 , 那就是引力透镜效应 。

那么 , 什么是引力透镜效应呢?
所谓的引力透镜效应 , 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衍生出来的一个理论 。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 , 如果有足够的质量形成强大的引力 , 那么附近的空间就会扭曲 , 以至于途经这里的光线也跟着扭曲 。
所以 , 即便宇宙中的一些光线射向其他方向 , 如果有天体能够将它周围的空间扭曲 , 那么这些光线就有可能跟着空间进行偏转 , 从而射到地球上 。 在实际观测中 , 就有一些天体遮挡住了背景天体 , 但是通过引力将背景天体的光线偏折到地球上来 。 由于这样的偏折规律很像凸透镜 , 所以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 。

人类的望远镜绘制了宇宙中许多区域的详细“地图” , 天体之间的距离过于遥远 , 因此这样的地图相当稳定 , 很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 如果某一天我们观测到某个区域的天体位置似乎有了点微小的变化 , 并且符合引力透镜效应的特征 , 就可以知道有天体经过了这个区域和地球之间的位置 。
然而 , 这样的方法也是有严重的弊端的 。 宇宙空间太大了 , 这样的流浪行星经过某个背景天体的时间相对于宇宙的时间来说 , 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 。 当流浪行星穿越了这片区域后 , 将会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始终穿梭在没有任何背景天体的空间内 , 也就是说 , 一个天文学家在有生之年 , 几乎不可能观测到一颗流浪行星两次 。

这样的观测是不够的 , 偶尔的相逢能提供的信息太有限了 , 天文学家希望找到一种方法 , 能够相对长期地对某颗流浪行星进行观测 , 获取更多的数据 。
天文学家意识到 , 虽然大部分流浪行星已经非常冰冷 , 以至于无法观测 , 但对于那些刚刚形成了几百万年的幼年流浪行星来说 , 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积累的热量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散去 , 这给天文学家提供了绝佳的观测途径 。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天文学家需要足够强大的观测设备和足够丰富的数据 , 才能利用这个方法看到那些神秘的天体 。 为此 , 波尔多天体物理实验室的天文学家Núria Miret-Roig及其团队借助欧洲南方天文台拍摄的数万张图像 , 取得了重大突破 , 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已知最巨大的流浪行星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