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三空”到底指什么呢?



农村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三空”到底指什么呢?


文章图片



农村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三空”到底指什么呢?


文章图片



农村俗语:“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三空”到底指什么呢?


“家中有三空 , 子孙辈辈穷” , 又是一句带有数字的农村俗语 。 过去的农村俗语中 , 凡是带有数字的俗语 , 让现在的人最难理解的就是句中的数字 。 很多人对其中的数字 , 就像是猜谜语一样 , 公说公有理 , 婆说婆有理 , 没有统一的答案 。

现在很多人对这句俗语中“三空”作出了解释 , 认为“三空”指的是一个家庭的堂厅(堂屋)空、书房空(书柜空)、厨房空 。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从表面上看好像很有道理 , 也符合现在很多人的胃口 , 事实上与“子孙辈辈穷”没有因果关系 。 这种说法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 去解释旧时背景下的思想 , 在生活逻辑上也就经不起推敲 。
我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家徒四壁” , 意思是说家里除了只有四面墙外 , 什么都没有 , 形容家里极其穷困 , 一无所有 。 这样的人家的堂厅、书房、厨房 , 肯定是空的 , 不会摆得满满的 , 这符合现在人有些人所解释的“三空” 。 如果说这样的人家必定会“子孙辈辈穷” , 那倒不一定 , 谁也不会相信 。 也许这样的人家 , 因为这们的家庭一两代家境条件不好 , 不会给子孙留下多产家产 , 使子孙后代致富之路 , 起步时非常艰难 , 可能因此让子孙贫穷数代 。
可有的人家 , 其子孙后代能力很强 , 又善于抓住机遇 , 可以白手起家而致富 。 他们致富后 , 肯定要改变家徒四壁的现状 , 要重新建楼房 。 有了新楼房就有了宽敞的厅堂 , 厅堂就可以摆上精美的家具 , 迎接客人时显得非常阔气;这个时候 , 家里可以设有专门的书房 , 摆满了书 , 不管是装门面 , 还是真读书 , 该摆的书画还得摆 。 有远见的家庭 , 还会把私塾先生请上门来 , 设有专门供小孩读书的房间(四合院通常在倒座房内) , 以便让小孩子专心读书;这样的人家 , 家里的厨房肯定不会是空的 , 家里富有了 , 日子好了 , 厨房能够是空的吗?

农村有句俗语:“人住麻雀屋 , 辈辈出栋梁” , 那些住“麻雀屋”的人家 , 在旧时 , 通常指的就是贫寒之家 , 也就是比较穷苦的人家 。 这样的人家连住房都十分困难 , 一大家子都挤在一两间小房间内 , 连厅堂都没有 , 哪来的专门的书房或书柜 。 也许这种人家的孩子所读的书都是向别人借的 , 就是自己有书 , 也只能用布包起来 , 或者放在箱子内 , 有的干脆放在床头 。 然而 , 也就是这样家的孩子 , 能够吃苦耐劳 , 有不少人参加科举考试 , 金榜题名 ,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农村很多学子家庭 , 因为家里比较贫困 , 住房条件比较差 , 家里也没有自家独立的堂厅 , 也没有书房 , 更没有书柜 。 他们的父母含辛茹苦 , 克服了重重困难 , 培养他们读书 , 最后这些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 成了社会的栋梁之材 , 现在依然还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 如此 , 我们能够按照“家中有三空 , 子孙辈辈穷”的意思 , 说他们的子孙“辈辈穷”吗?
因此 , 所谓的堂厅、书房、厨房“三空” , 与“子孙辈辈穷”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 一些人家的祖辈或者父辈家里的堂厅、书房、厨房有“三空”现象 , 我们并不能武断地说 , 他们的子孙也会永远穷下去 。 堂厅、书房、厨房“三空” , 只能说明这种家庭目前很穷 , 并不代表他们的子孙辈辈都是穷人 。 农村旧时有一句俗语说:“穷不过三代 , 富不过三代” , 穷人家的子孙通过努力 , 可以发家致富 。 而富有人家的子孙 , 如果不珍惜祖上创造的家业 , 游手好闲 , 坐吃山空 , 哪怕家里的堂厅、书房、厨房再怎么充盈 , 再怎么气派 , 最后家业衰败 , 连家里的堂厅、书房、厨房都守不住 , 变卖给了别人 , 变成别人家的了 , 自己只能过没有堂厅、书房、厨房的“三空”日子 。

那么 , 农村俗语“家中有三空 , 子孙辈辈穷”之中的“三空” , 到底指什么呢?
事实上 , 这句俗语中的“三空” , 在过去农村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 , 会经常提起 , 是一个家庭的家风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