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苍蝇一网打尽 朱元璋铁腕治贪的做法靠谱不
戮其能忧心 , 能愤心 , 能思虑心 , 能作为心 , 能有廉耻心 , 能无渣滓心 。
——朱元璋
话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 , 在一手抓与民休息 , 一手抓屠杀功臣时 , 还做了一件事 , 那就是以猛治吏 。朱元璋信奉:“吾处乱世 , 不得不用重典 。”在武官不惜死后 , 朱元璋在“贪”字上下足了工夫 。
一是立法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 , 朱元璋改设都察院后 , 马上出台的《大明律》明确规定 , 受财枉法者 , 一贯以下杖七十 , 每五贯加一等 , 八十贯则处以绞刑 。受财不枉法 , 一贯以下杖六十 , 每五贯加一等 , 至一百二十贯杖一百 , 流放三千里 , 后改为受四十贯就流放 。贪赃钞六十两以上官吏 , 均处以枭首示众并剥皮实草等酷刑 。为了反腐惩贪 , 除了严刑峻法 , 朱元璋几乎没有任何选择 。明朝的县、卫附近许多地方都设有土地庙(不要误会 , 这里的土地庙绝对不是土地爷的福地) , 这是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剥皮行刑的刑场 , 当时就叫“皮场庙” 。假如你生长在那个时代的乡村 , 你经常可以看到 , 剥下的腐败官员人皮 , 被填满杂草后 , 悬挂在官府公堂 , 以示警戒 。官员在此办公 , 心惊肉跳 。我们且看朱元璋的刑罚 , 除凌迟之外 , 还有裸置铁床 , 沃以沸汤;有铁刷 , 以铁帚扫去皮肉;有枭令 , 以钩钩脊悬之;有称竿 , 缚之竿杪 , 似半悬而称之;有抽肠 , 亦挂架上 , 以钩钩入谷道而出;有剥皮 , 剥贪吏之皮 , 置公座之侧 , 令代者见而儆惩 。此外 , 还有挑筋、剁指、刖足、断手、刑膑、去势等酷刑 。
与此同时 , 为了杜绝当时的财务混乱现状 , 他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 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措施 , 其中重要的一条 , 就是将汉字中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 , 在进行钱粮等财务登记时改写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 。这一举措对于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 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同时成为我国历史上金额大写字的首创 。不过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将“陌、阡”二字改写为“佰、仟” , 并在财务往来中一直沿用至今 。
二是普法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 朱元璋把很多政府处理的贪污受贿、为非作歹的案例 , 编成四本书 , 分别是《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 。他要求每家每户必须有一本《大诰》 , 目的是“家传人诵 , 得以惩戒而遵守之” 。《大诰》公开颁布当年 , 朱元璋亲临午门为其造势 , 还亲自对群臣讲解《大明律诰》的“立法宗旨” 。在民间 , 朱元璋令人组织讲读大会 , 聘请专人讲授 , 万众聆听 , 当时“天下有讲读大诰师生来朝者十九万余人” , 政府发动十九万人搞普法教育 , 可以说规模空前 。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 , 朱元璋煞费苦心颁布了一份反腐教材 , 叫做《醒贪简要录》 , 由政府统一出版 , 当成红头文件赐给官吏 , 每人一册 。朱元璋亲自作序 , 他在序中写道:“四民之中士最贵 , 民最苦 , 最苦者是什么哩?每当春耕之时 , 鸡鸣而起 , 驱牛柄犁而耕 。禾苗即种 , 又要耕耨 , 炎天赤日 , 形体憔悴 。等到秋收 , 交官之外 , 所剩无几 , 要是遇上水灾虫灾 , 则全家遑遑 , 毫无希望 。今居官者不念民苦 , 甚至刻剥而虐待他们 , 真是太没有心肝了 。今颁书于中外 , 望做官的懂得体恤吾民!”在书中 , 朱元璋详细记载了大明帝国各级官吏的品级、俸禄 , 折合稻谷是多少 , 然后 , 再折合成平均亩产是多少 , 农民需种多少亩田才能产出 , 按照《醒贪简要录》的算法 , 七品县令月薪七点五石大米 , 年薪为九十石 , 需要七十多亩地、五个农民专门为之生产 , 光是挑那些稻禾就需要走一千多里地 。每次诛杀重大贪污犯 , 朱元璋都命令官员到刑场观斩 , 还要刑部将其罪行印发到各衙门 , 广为张贴 , 以示教育 。
推荐阅读
- 古埃及重口味审美 项链挂件要做成苍蝇形状
- 蒋经国的“打老虎”运动最终是败给了谁?
- 古代也打“大老虎” 刑不上大夫并不是不受罚
- 民国反腐 不打“老虎”只抓“鱼虾”
- 揭贪官秦桧刘瑾与和珅 到底哪只老虎贪最多?
- 国民革命军为什么喜欢唱《两只老虎》?
- 虎与中国文化 老虎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什么?
- 明朝怪异二三事 把苍蝇老鼠谱成曲子传唱
- 好汉武松打死的不是老虎?而是大奸臣蔡京的儿子
- 大老虎和珅的12个小故事 和珅究竟有多少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