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人东方朔:东方朔被汉武帝奉若神明的原因

东方朔(公元前161—公元前93年),字曼倩,西汉太中大夫,恢谐、幽默、善辞令,古代著名文学家 。汉书记载,东方朔为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何坊乡钦风街)人 。东方朔之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田氏 。因其出生三天丧母,由邻母拾朔抚养,故名日“朔”;时东方天色始明,故以“东”为姓 。东方朔自幼聪慧过人,成年人朝后,常以滴谏事汉武帝 。建元年间,汉武帝不顾国困民穷,欲大兴土木,建上林苑 。后武帝采纳东方朔的谏正,收回御命,使人民少受赋税与徭役之苦 。东方朔还屡陈农战强国之计、兴利除弊之策,多为武帝所采纳 。
东方朔常被汉武帝问以众臣不解异难之事,且多能解答甚详 。东方朔晚年不顾年老体弱,刻苦著述,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 。东方朔上书三千片自荐入宫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 。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 。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 。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 。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 。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 。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 。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 。我钦佩子路的豪言 。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 。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 。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
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 。过了一段时间,他不满意目前的处境 。
一天出游都中,见到一个侏儒,恐吓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问他为何,他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 。像你这样的人,无益于国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 。」侏儒听后大哭起来 。东方朔对他说:「你暂时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他来了你去叩头谢罪 。」一会儿,武帝乘辇经过,侏儒号泣叩首 。武帝问:「为何哭!」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对我们这些矮小的人都要杀掉!」武帝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如此说 。东方朔回答道:「臣朔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这些话 。那矮子身长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 。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 。那矮子饱得要死,我饿得发慌 。陛下广求人才,您认为我讲的话对的,是个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罢退我,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 。」皇上听了哈哈大笑,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这样见到皇帝的机会就多了些 。
东方朔直言不讳力谏帝皇 。武帝的姑妈馆陶公主,亦叫窦太主,其夫堂邑侯陈午去世后,守寡多年,已五十多岁 。一个卖珠宝的女子经常到她家去,还带了个十三岁的儿子董偃 。董偃长得很漂亮,窦太主就把他留在身旁,教他御射术数 。到了十八岁他已是个仪表堂堂的英俊少年 。他与窦太主出则执辔,入则侍侧,关系非同一般,整个京师都知道他与窦太主的关系,叫他董君 。一天武帝到窦太主家做客,公主激动万分,亲自下厨做菜 。武帝坐定后对姑妈说:「希望见见你的主人翁 。」窦太主就把董偃引了出来 。只见董雇头戴绿帽子,手套皮筒子,跟在公主的后面,对武帝说:「臣董偃,公主家的庖人,冒死叩拜皇上万岁!」武帝见他长得很美貌,也很喜欢,赏赐他很多东西,并喊他「主人翁」 。从此,董偃经常与武帝斗鸡走狗,游猎踢球 。由于他与武帝关系日趋亲热,董雇名声大噪,京城王公贵戚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 。一天,武帝在宣室设酒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 。当他们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执戟上前阻拦,对武帝说:「董偃有三个罪名可杀:他以人臣的名义,私侍公主,这是第一条死罪 。败坏男女风化,搞乱婚姻礼制,有伤先王的制度,这是罪二;陛下正当壮盛之年,须积思放六经,留心于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却不知依经书劝学,反而以靡丽为重,奢侈为称,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这是国家之大贼,社会之大害,这是他第三条死罪 。」武帝听后,默不作声,过一会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下次再改吧!」东方朔说:「不可以 。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正是这样,淫乱的事情才渐渐消除下去 。不要弄到这样的境地:竖貂教桓公淫乱,后来终究和易牙一同为患;庆父缢死于莒国,鲁国方得安宁;管蔡诛灭了,同室方得治安 。」武帝听罢说:「是的 。」便下诏停摆酒宴于宣室,改摆在北宫 。让董雇从东司马门进去,后又把它改称东交门 。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 。从此,董偃逐渐失去了宠爱,三十岁就去世了 。过了几年,偃太主也去世,董偃与她一起合葬在霸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