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防风通圣散证
【渊源】 《宣明论方》 。
【病机】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 。
【汤证脉症】
主症: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
副症: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或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 。
【防风通圣散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舌脉: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
【汤证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
2.副症中一组加典型舌脉 。
【禁忌】
1.体虚之人禁用 。
2.孕妇禁用 。
【汤证辨疑】
1.大青龙汤证:源于《伤寒论》 。本汤证也因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表里俱实而起病,临床所见发热恶寒无汗与防风通圣散证极为相似 。但本方为治疗太阳表实兼有里热而设,这里所言里热是热在肌里,就内热的病位和内热的程度来讲与防风通圣散证相差较大,大青龙汤证仅兼烦躁一症,而防风通圣散证则里热兼症繁多 。2.大柴胡汤证:源于《伤寒论》 。本汤证临床所见发热恶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等表里俱实的病症与防风通圣散证有相似之处,但本汤证的“表”位居少阳,其发热恶寒以往来寒热的形式出现,不象防风通圣散证憎寒壮热并见 。再就内蕴热邪来讲,本汤证比防风通圣散证轻,大柴胡汤证仅是化热成实的轻证,以微烦、心下痞硬、脉弦见于临床,而防风通圣散证之内热炽盛,既有火热上攻的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又有热窜肌腠的疮疡肿毒、鼻赤瘾疹,还有热邪内结腑实 。临床应详细分辨 。
3.承气汤证:源于《伤寒论》 。就临床所见大便秘结来讲,本类方证均由内热结腑而成,与防风通圣散证有相似之处 。但承气汤证属阳明腑实证,根据热结程度,有大、小、调胃承气汤之不同,但绝无表邪可言,与防风通圣散证区别明显 。
【临床运用】
1.本方主治表里俱实证,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为施治要点 。若表证较轻,可酌减解表之量,或去麻黄;内热不甚者,去石膏;无便秘者,可去芒硝 。
2.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习惯性便秘、痔疮等病症,辨证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均可选用本方治疗 。
3.有报道用防风通圣散治疗肥胖症,获得满意疗效 。
【汤方组成】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二钱半 。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