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四君子汤证
【渊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病机】脾胃气虚 。
【汤证脉症】
主症:面色皖白,食少便溏 。
副症:语声低微,四肢乏力 。
舌脉:舌淡,脉细弱 。
【汤证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
2.副症加典型舌脉 。
【禁忌】
1.一切实证忌用 。
2.证属本汤证而脾胃虚弱者,宜缓缓使用本方,并注意用量不宜过大,以免碍胃 。
【汤证辨疑】
1.玉屏风散证:见于《丹溪心法》 。本方证病机亦属气虚,临床所见面色苍白、四肢乏力、脉弱等脉症与四君子汤证相似 。所不同的是,玉屏风散证以卫气虚为特点,自汗恶风是辨证要点 。
2.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脾胃气虚变证甚多,因而与四君子汤证相似者不少 。如脾胃虚弱兼有气滞的异功散证以脘腹痞闷不舒与四君子汤证相区别;脾胃虚弱兼有痰湿的六君子汤证以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呕吐吞酸与四君子汤证区别;脾胃气虚而兼湿浊寒邪中阻的七味白术散证以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与四君子汤证区别 。
3.参苓白术散证: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证亦因脾胃虚弱而见食少便溏,四肢乏力,与四君子汤证相同,但其因脾胃气虚损及于肺,出现肺脾气虚的表现,久咳痰多,则是与四君子汤的区别所在 。
4.理中汤证:见于《伤寒论》 。理中汤能治四肢乏力、不思饮食、便溏脉虚等脾胃气虚之症,与四君子汤所主相似,所不同的是理中汤证以脾阳不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为辨证要点 。
5.补中益气汤证:见于《脾胃论》 。本汤证以脾胃虚弱、中阳下陷为病机特点,就脾胃气虚来讲与四君子汤证相同 。而升举清阳则是补中益气汤的特点,其除气虚低热之功也为四君子汤所不及 。
【临床应用】
1.本汤方为治疗脾胃虚弱证的基础汤方,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气虚、运化乏力等,均可加减应用 。以面色艾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而属脾胃虚弱者,皆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
2.用本方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慢性肠炎腹泻获得满意疗效 。
3.慢性肝炎有肝脾不和、脾胃虚弱的表现时,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可获较好效果 。
4.有报道用四君子汤加三棱、莪术、牛膝等治疗子宫肌瘤获得满意疗效 。
5.有报道用四君子汤治疗男性不育、阳痿、慢性肾炎、乳糜尿、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属脾胃气虚者 。
【汤方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
【四君子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 。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