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二 )
影视剧照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 , 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 , 绝对是诱兵之计 , 切不可上当 。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 , 不可轻动 。”十天以后 , 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 , 又退出三十里下寨 。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 , 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 , 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 。”结果又过了十天 , 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 。这时魏军将领们沉不住气了 , 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 , 用“缓兵之计 , 渐退入汉中” , 因怕被别人耻笑 , 急于交战 。所以张郃坚持要率兵追击 , 司马懿出了一招 , 说你率兵打头阵去进攻 , 我带部队在后头支援你 , 万一打败了 , 我还能帮你顶着 。
于是张郃等率兵追击诸葛亮 , 结果正中诸葛亮的圈套 , 魏兵大败 。退兵后 , 司马懿下了死命令 , 说“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 , 决正军法!”(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仲达兴兵寇汉中》)他坚持自己这套软磨硬抗的战术 , 毫不动摇 。
(三)多疑与谨慎
当然 , 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性格大有关系 。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 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 , 就是他的多疑 , 特别地多疑 , 在这点上他很像曹操 。正因为他多疑猜忌 , 所以办事非常谨慎 。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 , 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 , 极其多疑多虑 。
影视剧照
其实 , 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 , 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 , 前提条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 我了解自己的长处 , 也了解自己的短处 , 同时我也看到对方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 。这样以我之长攻人之短 , 这是可以的;而守住我之短 , 防备敌之长 , 这种多疑也是应该的 。因为我应该更充分地估计你的长处 , 以便做好更充分的防备 。
但是从司马懿的具体表现来看 , 他的多疑有时并没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 有时小心谨慎到了过分的地步 , 这样就不免贻误战机 。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 。“空城计”这一战有很多争论 , 有人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 他的“空城计”是一个很高的绝招 。有人认为是司马懿的失误 , 因为司马懿多疑 , 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 , 不曾弄险 , 今大开城门 , 必有埋伏” , 以致贻误了战机 , 使蜀军得以安全脱险(卷十九《孔明智退司马懿》) 。不管怎样评价 , “空城计”的结果是保证了蜀军的安全脱险 。蜀军在大败的情况下 , 以“空城计”的计策安全脱险 , 这是很不容易的 。
京剧《空城计》把司马懿大大地调侃了一番 。剧中 , 诸葛亮从容不迫地摇着鹅毛扇 , 坐在城头唱道“我正在城头观山景 , 忽听得城外乱纷纷 。”当时司马懿已经兵临城下 , 诸葛亮却如此地闲雅自在 , 足见他是何等地聪明、自信!
司马懿到了城外 , 手握重兵 , 心里彷徨 , 生怕城里有埋伏 , 胆战心惊 , 估算半天到底还是不主张攻城 。最后得知原来只是一座空城的真相以后 , 他自我解嘲地说“司马呀司马 , 你的胆子也太小了;诸葛呀诸葛 , 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他觉得诸葛亮从来没有这么大胆 , 怎么这次这么大胆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
影视剧照
当然 , 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一事件 。古人说“料事者先料人 。”要预料一件事情 , 首先要预料一个人 , 要充分吃透一个人 。“能料愚者 , 必不能料知;能料知者 , 必不能料愚 。”聪明人只有跟聪明人一起 , 才能够知己知彼 。聪明人若遇上一个愚蠢人 , 就无法猜透他 。你可以明白地去琢磨一个聪明人的所作所为 , 却无法估计一个愚蠢的人 , 他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真正的唐朝美女长什么样 揭唐朝美女的真相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夏桀是个什么样的人?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太史慈的儿子叫什么?太史慈的儿子是做什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