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三 )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 , 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 , 所以诸葛亮才能神机妙算 , 算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 。如果诸葛亮赶上的是张飞或者曹仁、曹真之流 , 他们没准就不管有没有埋伏 , 先冲进城去再说 , 反正输就输了 , 输了也先打个痛快 , 那就真把诸葛亮给活捉了 , 这个“空城计”就玩不成了 。
所以 , “空城计”的故事 , 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智高和胆大 , 也不仅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 , 同时也表现出司马懿的过人智慧 。
更重要的是 , “空城计”故事还表现出司马懿的战略决策 , 他决不轻举妄动 , 不轻易涉险 , 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 。我输一场、输两场 , 让你笑一次、笑两次 , 都无所谓 , 反正我就是要跟你磨的 。既然要跟你磨 , 我就不怕输 , 输了一场两场无所谓 , 只要最后我能大胜 , 来日方长呢!这正是“留得青山在 , 不怕没柴烧 。”
(四)并非“恐亮症”
有人认为司马懿得了“恐亮症” , 一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就头疼 , 一遇到诸葛亮就吓得胆战心惊 , 怎么也不敢跟诸葛亮打 。实质上并不这样 。试猜想 , 一个得了“恐亮症”的人 , 能在“六出祁山”长时间的对抗当中 , 一股劲儿地跟诸葛亮打 , 坚持抗争到底吗?显然 , 司马懿内心中并不是害怕诸葛亮 , 而是非常看重诸葛亮 。他只不过是知己知彼 , 知道自己绝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 不和诸葛亮硬碰硬地对着干罢了 。
影视剧照
还是三出祁山时 , 司马懿算计诸葛亮必然袭取武都、阴平两城 , 便派郭淮、孙礼偷袭蜀兵之后 。但是诸葛亮早就料到司马懿必有此举 , 便亲自率兵马从后面包抄郭淮、孙礼 , 前后夹攻 , 魏兵大败 。司马懿输得服服帖帖 , 赞叹说“孔明智在吾先” , 诸葛亮的智谋从来是算在我的前头的 , 所以“吾智不如孔明也” , 这点他心里非常清楚 。
这一战以后 , 司马懿又算计诸葛亮必然亲自去武都、阴平两城安抚百姓 , 不在营中 , 便派张郃、戴陵引一万精兵 , 去夺取蜀寨 。没想到诸葛亮并未离寨 , 早就设下包围圈 , 等待魏兵来偷袭 , 结果将魏兵杀得丢盔弃甲 。司马懿不得不惊叹道“孔明真乃神人也!”(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
遇到像司马懿这样的敌人 , 有着开阔的胸怀和坦然的心态 , 能够在失败的时候还由衷地佩服对手 , 令诸葛亮不得不另眼相看 , 费尽心机 。
战场上也好 , 商场上也好 , 生活中也好 , 可以设想 , 我们最怕碰到的应该是司马懿这样的对手 。他明明知道自己不如你 , 明明知道斗不过你 , 但是他始终要和你抗争到底 , 而且始终也不怕失败 。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 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趴下了 , 却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 , 掸掸身上的尘土 , 继续跟你打 。就跟拳击赛一样 , 被打趴下了 , 还要硬挺着站起来 , 继续跟你打 。更重要的是 , 他不仅身体上不趴下 , 能继续站起来打 , 而且在精神上也不趴下 , 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 不到最后 , 决不服输 。
这让人想起《西游记》小说里的猪八戒这个人物 。猪八戒也老是打败仗 , 但他失败了以后 , 总是自我解嘲 , 说“我不能倒了我的旗枪” , 就是说我再失败 , 我的精神不能倒 , 我的斗志不能垮 。猪八戒一看到唐僧被妖怪捆着 , 无奈地流泪痛哭 , 他就说“师傅 , 你不能这么软弱 , 师兄还在外边呢 , 他能来救咱们的 。咱们再怎么输 , 也不能倒了咱们的旗枪 。”
影视剧照
司马懿就是这个特点 , 再怎么失败 , 他也绝对不倒了自己的旗枪 , 不垮了自己的斗志 。司马懿毫无畏惧地面对诸葛亮这个神话般的人物 , 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勇者精神 , 诸葛亮的对手的确非他莫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