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为什么在好杀功臣的朱元璋手下安然无恙
明朝洪武年间 , 做官可能是“高危行业” 。
历经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 明朝被杀官员多达三万余人 。洪武开国功臣 , 几乎被一网打尽了 。徐达、常遇春等人 , 若非早死 , 恐怕也难逃灭门之灾 。然而 , 也有一个名人 , 位至信国公 , 一生富贵 , 亦一生谨慎 , 最后得以“功名终” 。这个人叫汤和 。
汤和(1326-1395年) , 字鼎臣 , 濠州(今安徽凤阳)人 。《明史》《汤和传》说;“与太祖同里闬” 。这个“闬”(读HAN)字的意思是“门” , 这里则指里巷之门 。也就是说 , 汤和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 , 而且在一条小街上长大 。汤和“幼有奇志 , 嬉戏尝习骑射 , 部勒群儿 , 及长 , 身长七尺 , 倜傥多计略” 。这段话 , 至少说明几层意思:一是汤和从小有抱负;二是善骑射、会武功;三是有领袖欲 , 是个“孩子王”;四是高大英俊且有智有谋 。显然 , 这是一个不同凡响之人 。
据说 , 汤和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先生参加农民革命的引路人 。郭子兴起事之时 , 胸有大志的汤和已“帅壮士十余人归之” , 他因作战勇敢而得升一小官 , “以功授千户” 。此时的朱元璋 , 仍然呆在皇觉寺里当小和尚 。汤和念及旧情 , 曾写信给他的“发小”朱元璋 , 请他出来共谋义举、同享富贵 。然而 , 《明史》之中 , 却没有提及此事 。《太祖本纪》只记载了朱元璋“卜神”之事:“太祖时年二十四 , 谋避兵 , 卜于神 , 去留皆不吉 , 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 , 大喜 , 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 。意思是说 , 那年 , 朱元璋正在皇觉寺 , 思量去他乡躲避战乱 。于是 , 他在菩萨像面前占卜 。可是 , 去和留的卦相皆不吉利 。怎么办?朱元璋自言自语:“难道是要我干一件大事吗?”于是再卜 , 结果是大吉签 。当晚 , 朱元璋便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 , “子兴奇其状貌 , 留为亲兵” , 朱元璋从此发迹 。呵呵 , 这样的描写 , 无非是想说明 , 朱元璋参加农民革命 , 完全是自觉的哦 。
不过 , 史料之中 , 还是留下许多有意思的细节 。比如 , 《汤和传》记载:“从取和州 。时诸将多太祖等夷 , 莫肯为下 。和长太祖三岁 , 独奉约束甚谨 , 太祖甚悦之” 。朱元璋受郭子兴重视 , 其原因仅仅是“奇其状貌”也 。看来 , 郭子兴也是一个会看相的人 , 他后来居然还将自己的养女嫁给了朱元璋(即马皇后) 。但是 , 诸将根本不服 。唯有这个汤和 , 自有先见之明 , 似乎早已看出这个家伙将来是要做皇帝的料儿 , “独奉约束甚谨” 。朱元璋自然十分高兴 。对汤和的诸多好感 , 估计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从此 , 汤和鞍前马后 , 为朱明天下汗马一生 。以汤和之功 , 位列徐达常遇春之后 , 功莫大焉 。对这位功盖一时、且资格最老的大功臣 , 朱元璋怎么就放下一百个心了呢?史书说他为人低调、小心谨慎等等 。也有人说这是性格决定的 , 他不贪功、不图利、识相知趣等等 。但是 , 这些说法都不准确 。依我之见 , 汤和之善终 , 盖因其做人的大智慧 。
其实 , 汤和是何等聪明之人 。他从小有雄壮志 , 也深知“飞鸟尽 , 良弓藏;狡兔死 , 走狗烹”的道理 。洪武一朝 , 功臣纷纷被诛杀 , 特别是胡惟庸案发 , 牵连无数 , 令汤和前胸冷后心凉 。他知道 , 朱元璋的最大心病 , 乃功臣手中所握之权 。于是 , 他做出重大决定 , 主动辞官 , 回家养老 。明史记载说:“帝(朱元璋)春秋浸高 , 天下无事 , 魏国(徐达)、曹国(李文忠)皆前卒 , 意不欲诸将久典兵 , 未有以发也” 。于是 , 汤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 , 不堪复任驱策 , 愿得归故乡 , 为容棺之墟 , 以待骸骨 。’帝大悦” 。照理说 , 朱元璋应该有点挽留之意才是 。毕竟 , 既是儿时伙伴 , 又是“革命引路人” 。他的反应是大悦 , 然后“立赐” , 居然立即准奏了 , 马上在凤阳替他修建府第 , 予其赏赐 。在朱元璋看来 , 还是汤和小子拎得清 。如果满朝功臣 , 都如汤和一般 , 还用得着我痛下杀手吗?
推荐阅读
- 义和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义和公主生平介绍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夏桀是个什么样的人?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