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果财经|地级市全覆盖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

本报采访人员谭伦
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一年里 , 中国的5G建设没有受到影响 。
【贝果财经|地级市全覆盖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 , 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 , 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 。 ”在2020年12月15日举行的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如此表示 。
《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2019年底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 , 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曾透露 , 2019年全国已开通5G基站12.6万个 , 并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 。
如今一年过去 , 5G基站数增长了近5倍 。 “2020年我们大概新增了58万个5G基站 。 ”在2020年12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闻库向媒体再度确认了这一数据 。 同时闻库也确认 , 我国已经实现所有地市5G网络覆盖 , 完成了既定目标 。
在5G终端方面 , 闻库表示 , 我国连接数已经超过2亿 , 1月到11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1.44亿部 , 上市手机新机型累计199款 , 分别占到同期所有手机的一半左右 。
此外 , 闻库透露 , 2020年我国5G应用也取得了较快进展 , 5G在智能制造、医疗、能源等热点领域取得良好效果 , 在矿山、港口、制造业等多个场景的应用模式也日益清晰 , 并已可拷贝到其他行业中应用 。
5G建设逆势增长
在通信业界 , 曾有一句“1G空白 , 2G跟随 , 3G突破 , 4G同步 , 5G超越”流传甚广 , 其既可用来描述中国通信业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奋斗进程 , 也代表了举国对5G美好前景的憧憬 。
但是 , 2020年突至的新冠疫情 , 将最初的设想打乱 , 特别是在第一季度 , 疫情使多地的5G基站建设受到影响 。 据多位地方运营商人士向采访人员回忆 , 2020年一季度疫情期间 , 基站的布建工作仍在极力推进 , 但由于人手与交通限制 , 部署速度大大下降 。 “当时不知何时会是个头 。 ”其中一位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即便如此 , 国内运营商仍于一季度末竭力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 “疫情期间 , 新建的4G和5G基站超过6.3万个 , 进一步夯实了通信服务保障的网络基础 。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在2020年3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自豪地表示 。
在第二季度 , 全国陆续开始复产复工后 , 运营商也快马加鞭地加大了建设力度 。 在2020年10月工信部宣布我国5G累计开通基站数已达69万 , 基本实现地市级5G覆盖 , 提前完成全年5G建设进度目标后 , 11月7日 , 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在2020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宣布 ,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提前完成全年5G共建共享建设任务 , 累计开通5G基站32万座 , 覆盖300多个城市 , 建成全球最大共建共享5G网络 。
随后11月20日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介绍 , 中国移动已在全国开通5G基站38.5万个 , 拥有5G终端用户9000万 , 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5G建设目标 。
至此 , 三大运营商2020年的5G建设目标完满达成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在解读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时指出 , 5G商用一年来 ,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商用网络 , 独立组网率先规模商用 , 网络性能显著提升 , 在虚拟专网方面的探索取得积极进展 。 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为5G应用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 5G对经济社会影响潜力开始显现 。
“具体来看 , 一是推动ICT产业步入增长新轨道;二是与千行百业的广泛融合 , 正在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打开广阔空间;三是推动我国就业结构调整升级 , 催生新的就业岗位并推动劳动力市场从低技术岗位向高技术岗位转移 。 ”韦柳融表示 。
据《白皮书》预计 , 2020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8109亿元 , 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1897亿元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在疫情期间 , 催生了一批远程诊疗、智能机器人、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应用 , 同时在能源、农业、教育、金融等行业的场景应用也已逐步落地 , 一个新的5G融合应用大生态正在形成 。
成本与应用成关键
在中国5G高速迈进的同时 , 也应该看到 , 挑战仍然严峻 。
虽然疫情期间特定领域5G应用得到了一定发展 , 但整个5G市场显然仍显得较为空白 , 5G释放增长潜力仍面临诸多挑战 。 “一是5G网络尚未实现全国广覆盖;二是5G支撑行业应用的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升;三是应用配套支撑产业仍处于培育初期;四是跨行业产业生态尚未建立 。 ”韦柳融直言指出 。
在采访人员同诸多通信行业人士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到 , 5G基站部署密度大、数量多、单站更为昂贵 , 以此带来的高建网成本、高运维成本是造成目前的5G网络仍然难言理想的主要原因 。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估算 , 在同等覆盖情况下 , 5G中频段基站数量将是4G的1.5倍左右 , 由于初期5G设备成本较高 , 5G网络投资规模将是4G的2~3倍 。 除无线网外 , 5G网络的部署还包括传输网、核心网 。 传输网折合到单个基站上的成本约合5万到10万元 , 5G核心网在部署初期的单程是造价约为1000万到3000万元 。
与此同时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初期数量较少时 , 5G单基站用电量是4G的3至4倍 , 这也使得5G基站的耗能问题一度多次登上2020年新闻的热点榜 。 此外 , 站点选址难、物业准入难、 租金高等问题 , 也同样广泛存在 。 “有些写字楼和小区物业开出的进楼费甚至超过每站30万元 。 ”有运营商人士向采访人员透露 。
而在5G行业应用落地的过程中 , “政府官方热、通信行业热、相关行业冷”的问题也较为凸显 。 对此 , 中科创达CTO邹鹏程认为 , 降低客户接受新技术的门槛 , 帮助相关行业理解5G 技术及应用 , 政府给予项目支持 , 鼓励服务提供商建立系统服务提供平台或智库 , 是行业亟须补上的功课 。
“我们需要客观认识 。 必须意识到 , 这是5G商用发展初期面临的必然问题 。 ”韦柳融在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时表示 , 与3G/4G相比 , 我国5G发展时间节奏有两点特殊性:一是我国较早实现5G商用 。 二是5G将拓展行业应用 , 产业生态与模式需要更长时间的培育与探索 。
“毕竟5G的商用发展还处于初期 , 希望大家对5G应用发展要有更多的耐心 。 ”韦柳融强调 。
2021年5G建站或破百万
随着2021年的到来 , 5G产业也将迎来新的期待 。
最受关注的仍属5G基站建设数目 。 据中金公司研报预计 , 2020年四季度三大运营商将新增建设10万个5G基站 , 年末5G基站将近80万个站 , 2021年将新增80万~100万个站 , 接近2020年的建设量两倍 。 这一数字也于日前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的确认 。 他表示 , 随着商用步伐加快 , 基站建设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 2021年5G建设将全面提速 , 全国有望新建5G基站超过100万个 。
对此数字 , 采访人员也在日前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进行了求证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表示 , 具体数据暂未出台 。 但工信部正在会同相关运营商制定2021年计划 。 “5G网络建设是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稳步推进 , 紧贴不同场景的需求 , 客观分析、按需建设 。 ”刘多表示 。
而该院同期发布的《白皮书》也指出 , 未来2年至3年 , 5G产业发展将进入关键期 , 该时期我国5G网络建设仍将呈持续推进趋势 , 逐步实现广域覆盖 , 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或将在2022年至2023年呈现规模增长 , 行业应用仍将处于导入期并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 。
“这一时期 , 既是5G应用生态的培育期 , 也是各厂商积蓄实力、加速转型成长的重要窗口期 。 ”韦柳融表示 , 未来两年内基于超高清视频的直播与监控、智能识别等应用将率先落地 , 同时5G网络技术将在车联网增强、超高可靠低时延、高精度定位、虚拟专网等方面更加突出 。
此外 , 《白皮书》预计 , 5G产业将出现更多新产品新业态 , 行业模组有望规模放量 , 泛终端发展全面提速 , 移动边缘计算加快部署 , 行业使能平台逐渐成长 。
而从更大的范围观察 , 2020年新基建将5G纳入七大板块 , 这也给疫情后的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政策强心剂 。 随着“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 加快第5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 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产业深度融合等相关要求 , 5G产业的政策红利将会得到更大的释放 。
对此 , 韦柳融强调 , 必须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期 , 加快5G的发展 , 支撑5G整体全面升级 , 推动其与千行百业融合 , 产生更多的新产品、新业务、新服务 , 促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 , 到2025 年 , 中国将占据全世界30%的连接 , 届时中国5G用户将达到8.16亿 , 占全球移动用户的48%左右 , 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5G市场 。 毫无疑问 , 在政策、产业、市场的多重利好加持下 , 2021年我国5G产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