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墨茶如何成为“完美受害者”:B站神话与残酷现实


界面新闻|墨茶如何成为“完美受害者”:B站神话与残酷现实
文章图片
图1/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刘超凡
“欢迎来到现实的荒漠” , 这是《黑客帝国》的经典台词 。 在电影中 , 墨菲斯给了尼奥两种颜色的药丸 , 如果吞下蓝色药丸 , 可以继续享受由虚拟世界的快乐;如果吞下红色药丸 , 就会回到冷漠且并不完美的现实世界 。
在《黑客帝国》中 , 主人公选择的当然是现实 , 即便它荒芜 , 但这才是“本真” 。 而在今日流行的宅文化中 , 对待虚拟与现实的态度却是相反的 。 宅人之所以宅 , 是因为现实太痛苦 , 才会沉迷于虚拟世界 。 而且 , 他们用一个新词——异世界来描述 。
以异世界为主题的各种番剧近几年大火 。 在一个标准的异世界故事模板当中 , 主人公一般在现实世界过得十分痛苦且消极 , 在某个节点(多半是意外事故)之下 , 主人公穿越进入另一个世界 , 重新开启一段美妙的人生 。 正是这种看起来十分低俗的套路 , 获得了广大二次元的喜爱 , 尽管这些番剧不像某些霸权番那样获得很多好评 , 但是异世界却是公认的最赚钱的题材 , 每个季度都有大量的(大多粗制滥造)的异世界番出现 。
近日新闻中热议的墨茶 , 其经历与最近大火的一部番剧《无职转生》的主角何其类似 。 在被誉为异世界轻小说始祖的《无职转生》当中 , 男主人公在学生时期因为自己的体形遭受校园霸凌 , 由于缺少社会的支持 , 害怕出门 , 成了一个200斤的宅男 , 成天只知道待在家玩galgame(可以理解为色情游戏) 。 有一天他被自己的亲戚赶出了门 , 结果遭遇车祸 , 于是转生来到了异世界 。 而墨茶 , 据各种新闻报道和B站信息 , 一面是在B站努力为自己谋生的UP主 , 而另一面则是大人眼中成天不爱出门 , 体重达两百斤的网瘾少年 。
在《动物化的后现代》一书中 , 东浩纪提出 , 宅文化建立在对于宏大叙事的消解当中 。 日本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本是好好工作 , 以取得美好的未来 , 但是泡沫经济让所有人都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 宅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长起来的 。 当今中国和上世纪末的日本又何尝不是在同样的处境当中 , 同样强调奋斗的价值、强调所谓狼性精神 , 结果导致大家对“内卷”的集体厌倦 。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 越来越多的宅人逃离现实生活 , 而进入游戏和网络世界 , “逃避可耻但有用” 。
宅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对“虚拟”的坚持与信任 。 微博上有人这么总结二次元:就算在网聊的对面可能是一个40岁的大叔 , 但是只要TA用萌妹子的头像和萌妹子的语气讲话 , 那么一个二次元就会认为TA是个萌妹子 。 这在其他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 正常人只会认为这是网络诈骗 。
其实 , 没有必要去强调逃离是一种懦弱 , 某种程度上宅人没得选择 。 因为缺乏足够的社会和社会支持 , 墨茶也成了陷入虚拟世界的一员 。 当我们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 而是感同身受地站在墨茶的位置 , 我们中的许多人又何尝不是类似的宅人呢?每天在虚拟世界当中冲浪 , 不想去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
现代社会生产出了大量的消费主义虚拟景观 , 让宅人得以投入其中 。 宅人的产生就是现代社会机器运转的阴暗面 。 这个机器一方面鼓励人们去奋斗 , 投身于它并为其生产价值 , 另一方面生产出大量的虚拟景观 , 使人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 正是这虚拟中蕴育着危险的力量 。 逃避本身就有着一种自我毁灭式的英雄主义 , 现实生活让人痛苦 , 而宅人应对这种痛苦的方式是拒绝 , 这么痛苦的生活有什么值得过的呢?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 墨茶成了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 翻看墨茶生前的经历和表现 , 一个宅男的形象跃然纸上 。 不爱出门、成天玩电脑、渴望通过自己做的视频来赚钱 , 但是 , 现实生活哪有那么简单?底层主播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生活自理 , 这基本不可能 。 对墨茶来说 , 即便去世后粉丝暴涨 , 在游戏中可以有死而复生 , 但在现实中 , 只有一条命 。
人们因为现实的困难而逃避到虚拟中去 , 而这样做的后果却是现实生活会更糟糕 。 把虚拟当爱好 , 可能还能让人接受 。 但是把虚拟当作自己生活的全部 , 那就会不可避免地迎来悲惨的结局 。
作为一个B站的UP主 , 墨茶生前的粉丝不过几百 , 靠这些人的支撑是不大可能维持他的生活的 , 何况他还有各种疾病 。 之前有报道通过B站的信息发现 , 墨茶的视频剪辑等技术力其实很高 , 被大家奉为“大神”一般的人物 , 他在B站上发布的AMV(Anime Music Video , 配一首歌的动漫混剪视频)剪辑精良 , 节奏流畅 , 确实有很高的技术力 。
B站曾经也是一个宅文化元浓度很高的地方 , 毕竟Bilibili这个名字就来自于动漫《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的女主人公御坂美琴的外号 , 是著名的二次元圣经 , 是B站的镇站之宝 。 你很难在中国看到一个网站能把对某个动漫人物的喜爱(一般被称为“厨”)贯彻得如此彻底:投币系统的来源 , 是因为御坂美琴的大招就是投出一个硬币 , 而LV1到LV6的等级系统也是直接取自这部动漫的超能力等级系统 。
可以说 , B站本身就构建了一个大型的虚拟空间 , 是当代中国后现代精神的集大成者 。 大家一边庆祝B站越来越站在官方和主流的视野当中 , “后浪”刷屏、跨年晚会刷屏……B站终于出圈了 , 但于此同时 , 也有很多人在感叹B站正在去二次元化 , 再也不是那个之前的Mikufans(B站的前身 , 直译就是初音未来的粉丝们) , 感叹弹幕质量比前几年低了很多 。
与其说B站是一个虚拟系统 , 倒不如说 , 现实生活已逐渐走入虚幻 , 虚拟生活已经对现实生活开始殖民 。 当“后浪”们开始讲述自己的生活 , 仅仅通过打造人设、拍拍视频就能赚钱时 ,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 , 这是一项值得去投入的职业 。 但是“后浪”们没有告诉大家的是 , 几乎所有的内容生产行业都是赢者通吃的模式 , 底层文化工作者没有任何体面可言 。
墨茶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 做主播和UP主是一个需要运气的行业 , 就算有一身技能 , 能做出很好的视频 , 但是就是不火 , 就是不涨粉 , 这可能就是因为运气不好而已 。 墨茶就是这个狂欢和虚拟的时代的背面 , B站营造了一个关于UP主职业的神话 。 这一套虚拟的系统掩盖了系统背后的代码 , 掩盖了竞争的残酷 , 掩盖了现实生活的困难 。 墨茶没有看到的是 , 要想靠这个赚钱 , 需要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 需要等待算法有一天突然的眷顾 , 但是他等不起 , 疾病已经先一步找上了现实生活中的他 。
我们都知道墨茶这个名字 , 但是墨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讽刺的是 , 我们发现 , 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认识这个人 , 他生前的种种不幸似乎都已经成为一个符号 , 我们甚至都无法接受他作为一个人的必然的多样性 。 墨茶已然被塑造成为一个“完美受害者” , 家人不管他、B站删他号 , 甚至死后还要被人黑不还钱 。 但是我们这样的同情是正确的吗?虚拟的技术便利了人的交流 , 但是却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竖起了一堵墙 。
或许 , 我们并没有站在一个同等的视角上去看他 , 去关注他的种种不幸 , 去包容他的完美与不完美 。 网上流传的多种墨茶的故事的版本 , 没钱治病、被家人抛弃 , 又或是借钱不还、不听父母的建议等等 , 或许都是真正的墨茶 , 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 或许不那么完美 , 但是他仍然值得、需要我们去共情 。
【界面新闻|墨茶如何成为“完美受害者”:B站神话与残酷现实】“我们已经可以依靠科技进入外太空 , 却依然无法走进一个人内心的宇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