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术馆|郑达:用科技开启“未知的未知”世界


今日美术馆|郑达:用科技开启“未知的未知”世界
文章图片

【今日美术馆|郑达:用科技开启“未知的未知”世界】机器的自在之语(互动LED装置) 郑达
“机器的智慧迟早会超过人类 , 我对此是乐观的 。 ”跨媒体艺术家郑达这样说 , 而他正在今日美术馆里证实自己的这种观点 。 1月30日至4月5日 , 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未知的未知——郑达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呈现 。 这是一场有关艺术与科技的展览 , 呈现了郑达自2016年来以“低科技”为探讨形式的代表作 , 展示他的“机器美学”以及艺术家个人对“机器意识”的思考 。
郑达是艺术与科技的探索者 , 他创立“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 并长期聚焦于艺术与科学的跨媒体互动艺术 , 其创作轨迹聚焦于现实与虚拟世界交错点的探索和实践上 , 包括游戏艺术、互动艺术、机械装置和媒体剧场 。 展厅内 , 互动LED装置《机器的自在之语》在不断闪动 , 不同于程式设定 , 它可以通过捕捉现场触摸者的心跳 , 让光随心动 。 当心跳轨迹变得可视化 , 科技营造的“逼真”逐渐被人们感悟 。 而《捕食器的函数》《生理反应1》《上传者》等“酷炫”作品 , 则展示出当机器具备自己的“思考”后所形成的“新物种”给人们带来的直观体会 。 在郑达看来 , 如果机器可以替代人 , 就可以把人释放出来 , 从而去和机器谈判或共谋 , 然后找到相互制约、和谐共处的方法 。 “未知的未知 , 对我个人来说就是未来的未来 , 其实它不可描述 , 也不可控制 , 我觉得唯有创作或者去感受才能去面对它 。 ”郑达说 。
在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晏燕看来 , 郑达使用民用的“低科技”作为创作的技术基础 , 也提示出中国产业发展的客观阶段和参照西方数字艺术发展的历史 。 作为一个代表性的中国跨媒介艺术领域的个案 , 反映中国发展阶段的艺术活力和可塑性 , 同时也通过梳理西方数字艺术 , 特别是在面对“逼真”问题的进程中 , 反观郑达作为个案的差异与承袭关系 。 “本次展览郑达筹划了两年多 , 如今向我们展示了他对展览主题的思考 , 以及在21世纪 , 我们如何通过艺术创作和科技运用探索作为人的当下处境和未来的边界 。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表示 。
作者:宫剑南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