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我为港珠澳大桥通5G(我们的2020)

【珠海|我为港珠澳大桥通5G(我们的2020)】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 , 广东移动珠海公司正在给站点扩容 。
一个铁盒 , 比双肩背包大不了多少 , 却重达40公斤 。 技术员陈常裕将和施工人员一起 , 把它安到10多米高的信号塔上 。
“这个铁盒是集成天线 , 是5G基站的关键部分 。 ”陈常裕指向身后 , 港珠澳大桥向东绵延 , 一字排开的龙门架上 , 48个铁盒子将5G信号“铺”满大桥 。
“给港珠澳大桥通5G , 2020年3月申请 , 因为疫情 , 6月初才批下 。 ”珠海移动工程中心总经理盛万明说 , 这意味着若想实现原计划 , 工程时间要大大压缩 。
珠海移动成立“港珠澳大桥网络建设党员突击队” , 陈常裕带头 , 6月3日就带着10多个技术人员上了桥 。 除了强风、高温、高湿度和高盐度以外 , 基站安装点空间小、信号传输距离远等 , 也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
基站设备必须装在6米高的龙门架上 , 由于前期4G基站的铺设已占用不少位置 , 整个桥面安装空间非常紧张 。 “我们在陆地上找了一条海拔差不多、还未开通的道路 , 进行现场试验 , 反复几十次后 , 最终选定24个龙门架;传统‘蜂窝式’矩阵不适用 , 我们大胆提出‘背靠背’建设方式 , 即用1根抱杆 , 背靠背安装两根5G基站天线 , 既放大了空间资源 , 又节省了配套投资和人工建设成本 。 ”陈常裕说 。
一根天线40公斤 , 两根背对背装在一根杆上 , 就是80公斤;再加上桥上常年强风 , 对抱杆的抗风压等级、耐腐蚀性又提出新的要求 。
“我们和专业公司一起 , 调动各学科知识 , 最终计算出一整套性能、成分参数;再对照参数去找符合要求的抱杆 , 遍寻全国十几家特钢厂 , 才定制到特种抱杆 。 ”陈常裕说 。
施工时正值盛夏 , 毒日当头 , 连个巴掌大的阴影都没有 。 长时间暴晒加上海风狂吹 , 十几天下来 , 陈常裕和同事们一个个脸黑如炭 。
大桥上施工 , 连吃饭也成奢侈 。 天热 , 早上带饭上桥 , 中午就馊;如果下桥吃 , 最少60公里 。 为节省时间 , 队员们仅带上干粮和水 。
“这都算不了啥 , 最难的是解决生理问题 。 ”陈常裕坦言 , 为减少上厕所次数 , 队员们连水都不敢多喝 。
克服台风、暴雨等影响 , 这次施工 , 实际只用了15天 。 平时在地面建5G基站 , 建一个就要花一天;而陈常裕他们在15天内建了24个精品基站 , 实现港珠澳大桥内地段5G网络全覆盖 , 速率高达1000兆每秒 。

    推荐阅读